法宝






佛在菩提树下觉悟之后,思惟:「甚深微妙法,无须为众说,贪瞋束缚人,难解此深法,贪婪愚昧人,不见此正法,此法逆世法,深妙难得见。」7


大梵天王(Brahma)因此向佛陀三次恳请,并提出众生中有一些眼里只有一点尘染,若听不到正法,他们会堕落,并肯定有人会理解佛法的,所以世尊以佛眼观察众生时,知道有一些能受持佛法,因此答应大梵天王的请求而开启不死门。


佛成等正觉后在优留毗罗林,尼连禅河边思惟:「无所尊敬、恭敬之生活,是苦恼。我如何尊敬婆罗门而予近住耶? 时,世尊生如是思惟:“为成就未满之戒蕴,应尊敬其他沙门、婆罗门而予近住。但我于天界、魔界、梵天界所含之世界。于沙门、婆罗门、人、天所含之众中,不见如我成就戒者,以尊敬其他沙门、婆罗门而住。……我宁可对我所悟之法,尊敬此法而予近住。”

…… 时,梵天沙巷婆提,偏袒一肩、含掌礼世尊,如是白世尊曰:“世尊!如是,善逝!如是。世尊!过去之应供、正觉者、世尊亦恭敬、尊重、亲近法而住。未来之应供、正觉者、世尊亦恭敬、尊重、亲近法而住。今之应供、正觉者、世尊亦恭敬、尊重、亲近法而住。”」由此可知,就是已证正觉的佛陀亦恭敬、尊重、亲近法而住。(《相应部.梵天相应2经》)


在《增壹阿含经》里:「佛告之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法。除诸欲爱,无有尘劳,渴爱之心,永不复兴。夫正法者,于欲至无欲,离诸结缚,诸盖之病,此法犹如,众香之气,无有瑕疵,乱想之念。」8


皈依佛法及受持佛法,是要在日常生活之中遵循八正道:即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于五根接触外境时,不生欲爱。这五种妙欲是当眼所识的色相,耳所识的声音,鼻所识的香气,舌所识的美味,以及身所识的触觉,在心中产生可乐、可爱、可意、爱色、引欲和可染的欲爱。若起欲时,应求方便,离诸结缚。并且还要认清五盖在混浊的心识中起持续欲染的作用。五盖是指贪欲、瞋恚,疑,昏沉睡眠和掉举恶作。


八正道即是戒定慧三学的开展;正语、正业、正命是戒学,一个佛教徙依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服用酒及麻醉物;或依八戒,即是前五戒改不邪淫为不淫,加上不华鬘严饰观听歌舞,不非时食,不坐睡高广床座;八戒每月在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及月末两天受持。以修戒来克制自己的欲爱乱想。「所谓戒者,息诸恶故。戒能成道,令人欢喜,戒缨络身,现众好故。夫禁戒者,犹吉祥瓶,所愿便克。诸道品法,皆由戒成。」9「对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檅、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10


定学有正念和正定,要正身正意,结跏趺坐,以修定的方法来摄持住乱想。慧学有正见和正思惟,这能协助从欲至无欲,使学佛的人离诸结缚,诸盖之病,使渴爱永不复兴。正精进对三学都起着激励的作用。


「祂所示之法,前、中、后皆善,以完整义、语,教示净梵行,完善而圆满,无上最清净。」
「世尊善说法,现前可得见,超越于时空,请来亲自看,向内心返照,智者应自知。」11


照着八正道修行的人都能够领略到法味而找到快乐。戒定慧三学和三十七道分以及八正道是密切联系的。


「世尊之教法,有如一盏灯,如此可分为,修道及证果,点亮不死道,超越诸世间。」12


僧伽证果者,果位以声闻乘的解脱道来说有四果:分为初果须陀洹,断除五下分结前三结(身见、疑、戒禁取),七往返天上人间。二果斯陀含(已断前三结,贪瞋痴薄),一往返天上人间。三果阿那含(断五下分结:身见、疑、戒禁取、贪欲、瞋恚) ,不还人间。四果阿罗汉(断五上分结:色爱、无色爱、我慢、掉悔、无明 ) ,得究竟解脱。这些证果者是不会向人宣布的,因为他们都在致力地证得无我。


7 《中部 Majjhima Nikaya》第一品﹐二十六经﹐《罗摩经》。
8 《 增壹阿含》卷二﹐广演品第三。
9 《增壹阿含》卷二﹐广演品第三。
10 《相应部 Samyutta Nikaya》﹐预流相应﹐第一经﹐王。
11 南传佛教,课诵本,早课。
12 南传佛教,课诵本,早课。


法增比丘
愿众生安乐。
欢迎翻印,请先联络作者。请勿纂改。
mailto:dhammadhatu@yahoo.com
buddhism.sampasite.com佛教之法

groups.google.com/group/learning-buddhism学习佛法
http://www.yahoogroups.com/buddhamiddleway
http://www.groups.msn.tw/middlepath佛陀中道
http://w0.5ilog.com/cgi-bin/bbs/sys2/mybbs.aspx?id=0x43737400学习南传佛法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南传佛教回向文

南传常用偈诵

死随念(Marananuss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