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二月, 2009的博文

圣道的特征与力量(4)

圣道的特征与力量(4) 法增比丘撰 4.寂静涅盘 业的净化就能达到业的止息,就不会产生恶业或多余的业,涅盘是寂静,无为,清净,善。它是四究竟法之一(其它是二十八色法、五十二心所与八十九心),它是无为法。它是出世间,熄灭了世间三毒或三垢之火,渴爱的熄灭。人们总是被渴爱所纠缠着,还未达到出世间,还陷在生死的轮回苦海里,因此是不会明白涅盘的。涅盘是一个行者彻底的熄灭渴爱,解脱一切的系缚,从生死轮回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它是完全的出世间,是无为的不死界,寂静涅盘。 圣道的力量 圣道的力量来自那里呢?它来自圣者对三宝的信心,烦恼的断除,恶业的净化,以及培育以上的善根。五力是由五根的增长所生的力量,它维持修行,加强并成就道业而达到解脱。一个行者若有贪,或嗔,或痴,他的善根不会巩固,不会有足够的力量。在修道的进度上,将会障碍重重。佛说:诸比丘,有五力,何等为五?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龙藏.杂阿含]卷二十六,一零六页。)又说:何等为信力?于如来所起信心,深入坚固,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余同法,所不能坏,是名信力。何等为精进力,谓四正断。何等为念力?谓四念处如上说。何等为定力?谓四禅如上说。([龙藏.杂阿含]卷二十六,一一三页。)佛说:声闻(成就)五种学力,如来成就十种智力。([杂阿含685经])因此我们都要具足这些力量。 佛说:「愚者虽终生,与智者亲近,仍不悟法味,如匙不知味。」([南传法句经新译]) 佛又说:「犹如大海只有一味,即是咸味;他的圣弟子在他的法中也只有一味,即是解脱味。」这只有靠行圣道才能到达。在[增支部3.32]里佛说:「这,比丘们!这真实是寂静,这是最高的,这是诸行的止息,诸界生的舍弃,贪爱的渐次息灭,出离,灭尽。」 在[律藏]的[附随](12.2)里佛说:「戒是为了防护,防护是为了免于后悔,免于后悔是为了喜悦,喜悦是为了轻安,轻安是为了心静,心静是为了心乐,心乐是为了心定,心定是为了正知见,正知见是为了厌离,厌离是为了不爱染,不爱染是为了解脱,解脱是为了解脱知见,解脱知见是为了完全无取无系缚。」「以何者为达业灭尽之道?此乃八支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诸比丘!此者称为达业灭尽之道。」([相应部]第五新旧品)要达到业灭尽之道,那即是苦的灭尽之道,这只有八支圣道。依修习止观

圣道的特征与力量(3)

圣道的特征与力量(3) 法增比丘撰 烦恼断除过程,佛说:「对可爱可喜的目标,数数不如理作意,是使未生的贪欲生起之因,也是使生起的贪欲增长及增强之因。」 ([相应部]觉支相应)在[大念处经]里佛说:「比丘或于内贪欲存在者,知:“我于内贪欲存在。”;于内贪欲不存在者,知:“于我内贪欲不存在。”彼知未生之贪欲生起,知已生之贪欲灭尽,又知已灭尽之贪欲,于未来不再生起。」我们的习气非常坚韧,要得下一翻苦功才能断除,因此佛说要知未生之贪欲生起,对已断除的烦恼,除了要知道已生之贪欲灭尽,还要知道已灭尽之贪欲,于未来不再生起。这才是真正的断除了。 在[杂阿含22经]中佛言:「爱欲断者,如来说名心善解脱。」至少可证得三果。又在[杂阿含28经]中佛说:「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盘。」这是断欲的成果,法的保护,法的成就。 在[沙门果经]里佛说:「具足此圣戒蕴、圣诸根之防护、圣正念正智、望之满足,选住空闲处、树下、山岳、峡谷、岩窟、薮林、露地、冢间、槁堆。彼乞食而归,食已而结跏趺坐、端身安住,现起深正念。彼对世间,舍弃贪欲、无贪欲心而住,由离贪欲令心净化。舍弃害心及嗔恚,不害心而住,利益慈愍一切生物有类,由离害心及嗔恚令心净化。舍弃惛沈及睡眠,脱离惛沈、睡眠而住,光明想而正念正智,由离惛沈、睡眠令心净化。舍弃掉举及恶作,心轻而住,内心寂静,由离掉举、恶作令心净化。舍弃疑,脱离疑而住,于净法无有疑,由离疑令心净化。」 佛继续说:「……舍离此等之五盖,以观自己犹如负债者、如疾病者、如囚狱者、如遇奴隶之境、旷野之路者。大王!然,比丘舍离此等之五盖,以观察(自己),犹如无负债、无疾病、出狱、自由、安稳者。观察自己,舍离彼五盖者,而生欢喜,生欢喜者而身经安;身经安者而觉乐,觉乐者而心得三昧。彼离诸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达初禅而住。彼由离生喜乐,以流润充满盈溢周偏其身;以由离生喜、乐,无不普洽其全身。大王!犹如浴室之熟练助浴者,或其弟子,撒洗粉于铜盆,注入水滴而混合,洗粉润湿,由润湿而溶化,其内外具润湿而周偏不遗漏。大王(阿阇世王)!比丘如是由离生喜乐,流润充满盈溢周偏其身;以由离生喜乐,无不普洽其全身。大王!此亦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比前者更为殊胜微妙。」 「大王!更有比丘,以灭寻伺,内心安静、心为专一,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达第二

圣道的特征与力量(2)

圣道的特征与力量(2) 法增比丘撰 2.四双八辈 四双八辈是谁呢? 他们是:僧伽是世尊的追随者,良好的修行佛法。僧伽是世尊的追随者,直接的修行佛法。僧伽是世尊的追随者,正确的修持佛法以求脱离苦,僧伽是世尊的追随者,适当的依教奉行,修习清净梵行;们即是四双八辈行者(CATTĀRI PURISAYUGĀNI ATTHAPURISAPUGGALĀ),(向须沱洹,须沱洹[初果].向斯沱含,斯沱含[二果],向阿那含,阿那含[三果],向阿罗汉,阿罗汉[四果])那才是世尊的追随者僧伽,应当虔诚礼敬,应当热忱欢迎,应当布施供养,应当合什敬礼,是世间的无上福田。([南传佛法朝暮课诵]) 佛在[大涅盘经]里对须跋(Subhadda)说:「须跋!于任何法、律中,无八支圣道者,其处则无第一之沙门果、无第二之沙门果、无无三之沙门果、亦无第四之沙门果。须跋!于任何法、律中,有八支圣道者,其处则有第一之沙门果、有第二之沙门果、有第三之沙门果、亦有第四之沙门果。外道沙门之言论皆是空幻。然,须跋!若诸比丘住此正道者,此世间则不空缺阿罗汉。」 因此这四双八辈是佛圣道的圣者。 3.道果的证悟与四沙门果的根 道果的修证依什么呢?它依三学或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戒学有正语,正业,正命;定学有正念,正定;慧学有正见,正思惟;正精进贯通三学。 佛道修行圣者须断除三结(八十八使),证得预流果;随著烦恼的渐次減少,而后得二果(一来果)、三果(不还果)、乃至阿罗汉果。從预流果到阿罗汉果,一般上称为四沙门果。他们都得园满培育发展以下的根。 阿罗汉果的根 在[阿毘达磨發智论]卷第十五说:“几根得阿罗汉果?答:十一。” 是那十一根呢?即是:1.信根。2.勤根。3.念根。4.定根。5.慧根。6.乐受根。7.喜受根。8.舍受根。9.未知当知根。10.已知根。11.意根。 阿罗汉道的圣者必须园满培育发展这十一根。 预流果的根 在[阿毘达磨發智论]卷第十五说:“几根得預流果? 答:九。” 是那九根呢?即是:1.信根。2.勤根。3.念根。4.定根。5.慧根。6.舍受根。7.未知当知根。8.已知根。(出世间的四谛法)9.意根。(不还果同) 預流果道的圣者必须园满培育发展这九根。 預流果和阿罗汉果必须由出世间道而得,不能由世间

圣道的特征与力量(1)

圣道的特征与力量(1) 法增比丘撰 佛说:「外道沙门之言论皆是空幻。然,须跋!若诸比丘住此正道者,此世间则不空缺阿罗汉。」([大涅盘经])这正道即是圣道,也即是八支圣道(Ariya atthāngika magga)。佛又说:「诸道八支胜,诸谛四句胜,诸法离欲胜,两足具眼胜。」这八正道是外道所没有的,只有在佛的圣道才有。([南传法句经新译],二七三偈)。 佛又说:「若人皈依佛,皈依法与僧,依于正知见,得见四真谛。苦谛苦集谛,苦灭谛道谛、灭苦八正道,导至苦寂灭。」只有在圣道上的行者才得见四圣谛,才能灭尽众苦。这圣道有些什么的特殊性质呢? 圣道的特征 这圣道有以下的特征: 1.恶业的净化。 2.四双八辈的出现。 3.道果的证悟。 4.寂静涅盘。 1.恶业的净化 恶业如何净化呢?它是依靠对圣道的信心,加上自己的努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奉持禁戒。并能够懂的对所作的恶业如法忏悔,依四正勤修持,恶未生不令生,恶已生令断,善未生令生,善已生令长。烦恼千变万化,难以觉察,因为烦恼的关系,我们才造恶业;佛陀把烦恼分类成许多种: (一)漏(āsava)---欲漏,有漏,邪见漏和无明漏四种漏。漏是指脓疮所流出的脓。欲漏是对欲乐之贪,有漏是对存在或生命之贪,邪见漏属邪见,无明漏属痴。 (二)暴流(oghā)--- 同上,有欲暴流,有暴流,邪见暴流及无明暴流四种。 (三)身系(Kāya ganthā)--- 有贪婪之身系,瞋恨之身系,执着仪式(戒禁)之身系,及武断地执取只有这才是真实的之身系。 (四)取(Upādānā)--- 欲取,邪见取,戒禁取和我论取。对欲乐的强烈渴爱是欲取,任何道德上的邪见是邪见取,戒禁取是执取实行仪式或修苦行及其它种种戒禁能导致解脱,我论取是执着身见,或五蕴的任何一个是 我或 我所有。 (五)盖(Nīvarana)--- 指贪欲盖,瞋恚盖,昏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和无明盖。前五盖是证禅那的障碍,无明盖是生起智慧的主要障碍。 (六)随眠(潜在倾向Anusaya)--- 欲贪随眠,有贪随眠,瞋恚随眠,我慢随眠,邪见随眠,疑随眠和无明随眠。 (七)结(Samyojanāni)--- 欲贪结、色贪结、无色贪结、瞋恚结、我慢结、邪见结、戒禁取结、疑结、掉举结、无明结。这些结把众有情结缚在生死轮回中。 (八)烦恼(Kilesa)--- 贪、瞋、痴、慢、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