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为根本之修行
持戒为根本之修行
早上诵完皈依文,就要诵念自己要持守的戒,这包括平常的五戒和六斋日(陰历的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及月末两天)遵守的八戒。在家戒 (gahattha-sila)是在家男女众所受持的戒,有五戒(pancasila) 、活命八戒(ājiva- attha-maka-sila)、布萨八戒(uposatha-atthaïgasila)等。
五戒是每一位在家众要受持的戒條,一个人皈依成为佛教徒,就必须努力守好佛所制订的五戒,爱自己的人才会认真去持戒∶
一.不杀生,对人乃至一切有生命的众生,慈心不杀不伤害,不自作或教人作。杀生須具备五個条件∶对象(有生命的众生),看法(有生命的众生),动机(故意要殺),行动(自作或教人作),結果(受害者死亡)。
二.不偷盗,凡是有主人的物件,价值超过五钱(五摩沙迦Māsaka,約值美元$25(2006年幣值)),物主不给予时不以盗心取用。偷盗須具备六個條件∶物品(有主物),看法(知為有主物),动机(盜心),行动(自手取或教他取),物值(过五钱),结果(取离原处)。
三.不邪淫,是指禁止夫妻以外的性行為;八戒的不淫是指完全禁止男女性行為。邪淫須具备四个条件∶对象(男女人),知道(清醒),动机(淫),行动(三道交媾)。
1.(1)如果男人與二十种女人其中的一种女人性交。這二十种女人可归納為三类,即是∶
A.九种被守护的女人即∶母亲守护 (mātu-rakkhitā),父亲守护 (pitu-rakkhitā),父母亲守护(mātā-pitu-rakkhitā),兄弟守护(bhātu-rakkhitā),姐妹守护(bhagini-rakkhitā),亲戚守护(nāti-rakkhitā),家系守护(gotta-rakkhitā),法守护(dhamma-rakkhitā),有(丈夫)守护(sārakkhā)。
B.十种已婚的女人即∶买得妇(dhanakkitā以財物买之令住),乐住妇(chanda-vāsini愛人令愛人住),雇住妇(bhoga-vāsini與物而令住者),衣物住妇(pata-vāsini與衣物而令住者),水得妇 (oda-patta-kini 触水缽而令住者。共取缽水灌手,共誓說:「愿此水和合不离」,而為夫妇,為最正当的結婚仪式), 鐶得妇(obhata-cumbatā取去花鐶而令住者。如取薪等以鐶置头上而载物。取女鐶擲取而說 :「妳來住我家為我妇。」如此卻成為夫妇),婢取妇(dāsi-bhariyā卻是婢又為妇),執作妇(kamma-kārini-bhariyā是作务者又是妇),俘虏妇(dhaja-hatā俘虏中取來者),暂住妇(muhuttikā一時之妇)。
C.罰护女(sapari-daióā) ∶有人準备处罰的器具說:「凡是到某某处和某某女子做不当的行為,我将处罰他。」《律藏.经分別》(Vin. S. Vibh.)
(2)如果女人與十二种男人其中的一种男人性交。這十二种男人可归納為三类,即是:
A.九种被守护的男人,即∶母亲守护 (mātu-rakkhitā),父亲守护 (pitu-rakkhitā),父母亲守护 (mātā-pitu-rakkhitā),兄弟守护 (bhātu-rakkhitā),姐妹守护 (bhagini-rakkhitā),亲戚守护 (nāti-rakkhitā),家系守护 (gotta-rakkhitā),法守护(dhamma-rakkhitā),有(妻子)守护(sārakkhā)。
B.兩种已婚的男人;
C.罰护男(sapari-daõóā) ∶有人準备處罰的器具說:「凡是到某某处和某某男子做不当的行为,我將处罰她。」《[中部][义释书]1.199》 (M.Ak.1.199)
2. 清醒地觉知要和上面的任何一种女 ( 男 ) 人性交。
3. 以种种方法行性交。
4. 如果男人與女人的口、 陰道和肛門这三道的任何一道性交。如果女人的口、 陰道和肛门这三道与男人的陰茎(男根)这一道性交。
四.不妄语,犯此戒須具足五个条件∶对象(人),话題(谎话),看法(说谎),动机(欺骗),结果(听者明白)。
五.不饮酒,犯此戒須具足二个条件∶对象(酒类),行动(饮用)。
《中阿含.善生经》里记载佛说道∶「居士子!若人饮酒放逸者,当知有六灾患∶一者现财物失,二者多有疾患,三者增诸斗诤,四者隐藏发露(把秘密说出来),五者不称不护(人不称赞不爱护),六者灭慧生痴。居士子!人饮酒放逸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这是饮酒的六种过患。
活命八戒 (ājiva- atthamakasila) 和布萨八戒 (uposatha-atthaïgasila) 的八戒相同。有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梵行),不妄语,不饮酒,过午不食,不歌午娛乐香鬘饰身,不坐睡高广床座。活命八戒可以天天受持,而布萨八戒只在六斋日,即陰历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八,廿九或廿九,卅日受持。八戒是能修到阿罗汉果的。
第三戒根据《梵网经》和kangkhavitarani的论注,列舉須具足二个条件∶1.性慾的动机。2.性器官接触(陰部、肛門、口)的行动。khud-daka-patha的论注則列出須具足四个条件∶1.性器官。2.性慾(上述器官的交合意愿)的动机。3.性交的行动。4.乐受。
第五戒犯时須具足四个条件∶对象(迷幻物),动机(饮用的慾望),行动(饮用),结果(迷幻物经過喉咙)。
第六戒犯时須具足四个条件∶时间(從中午一直到次日黎明的时段),对象(食物或餐点),行动(吃),结果(吞嚥食物经過喉咙)。
第七戒必須分成兩部分來看:第一部份:戒除跳午、唱歌、演奏乐器和观看娛乐表演,这些都是培养出离心等善心的障碍。这部分有三个条件∶对象(娛乐表演,诸如∶唱歌、跳午等),行动(前去看或听),结果(看着或听着)。第二部份∶戒除裝饰品。这部份有三个条件∶对象(裝扮身体的饰品,包括花、香水、化妝品等),时间(在非生病時使用),行动(為美化身体而使用裝饰品)。
第八戒犯时須具足三个条件∶对象(高床或大床),看法(知道是高床或大床),结果(或坐或臥其上)。
在《增支部5.177》中说∶「在家众不应经营五邪命∶买卖武器,买卖人畜,买卖肉类,买卖酒品,买卖毒药。」经营这五种行业则是邪命。
在《善生经》里,佛对善生(Sigala)说∶「离四方恶不善业垢,彼于现法可敬可重,身坏命终必至善处,上生天中。居士子,众生有四种业,四种秽。云何为四?居士子,杀生者是众生业种、秽种。不与取,邪淫,妄言者,是众生业种、秽种。」
犯戒的对治是∶(1)提高正念。(2)思惟造业与犯戒的条件。(3)在佛前忏悔或找一位法师询问和发露,忏悔后就安乐。(4)若破戒(故意毁戒)要重新拿三皈五戒。
随念自己之戒德,持戒实无毁、无穿、无污点、无杂、自在、智者所赞、无所触(不为爱与见所触,亦不为人责难),令起于定。随念戒能得近行定,但它能令近行定、安止定、道定与果定生起。佛说∶「持五戒者,還生世間作人。」(《恒水經》(卷1))
佛在《长阿含经》(卷二)里说道∶「世尊告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一者求财,所愿不遂;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佛又告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在《律藏》的[附随](12.2)里提到∶「戒是为了防护, 防护是为了免於後悔,免於後悔是为了喜悅,喜悅是为了轻安,轻安是为了心靜,心靜是为了心乐,心乐是为了心定,心定是为了正知見,正知見是为了厌离,厌离是为了不愛染,不愛染是为了解脫,解脫是为了解脫知見,解脫知見是为了完全无取无系縛。」
早上诵完皈依文,就要诵念自己要持守的戒,这包括平常的五戒和六斋日(陰历的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及月末两天)遵守的八戒。在家戒 (gahattha-sila)是在家男女众所受持的戒,有五戒(pancasila) 、活命八戒(ājiva- attha-maka-sila)、布萨八戒(uposatha-atthaïgasila)等。
五戒是每一位在家众要受持的戒條,一个人皈依成为佛教徒,就必须努力守好佛所制订的五戒,爱自己的人才会认真去持戒∶
一.不杀生,对人乃至一切有生命的众生,慈心不杀不伤害,不自作或教人作。杀生須具备五個条件∶对象(有生命的众生),看法(有生命的众生),动机(故意要殺),行动(自作或教人作),結果(受害者死亡)。
二.不偷盗,凡是有主人的物件,价值超过五钱(五摩沙迦Māsaka,約值美元$25(2006年幣值)),物主不给予时不以盗心取用。偷盗須具备六個條件∶物品(有主物),看法(知為有主物),动机(盜心),行动(自手取或教他取),物值(过五钱),结果(取离原处)。
三.不邪淫,是指禁止夫妻以外的性行為;八戒的不淫是指完全禁止男女性行為。邪淫須具备四个条件∶对象(男女人),知道(清醒),动机(淫),行动(三道交媾)。
1.(1)如果男人與二十种女人其中的一种女人性交。這二十种女人可归納為三类,即是∶
A.九种被守护的女人即∶母亲守护 (mātu-rakkhitā),父亲守护 (pitu-rakkhitā),父母亲守护(mātā-pitu-rakkhitā),兄弟守护(bhātu-rakkhitā),姐妹守护(bhagini-rakkhitā),亲戚守护(nāti-rakkhitā),家系守护(gotta-rakkhitā),法守护(dhamma-rakkhitā),有(丈夫)守护(sārakkhā)。
B.十种已婚的女人即∶买得妇(dhanakkitā以財物买之令住),乐住妇(chanda-vāsini愛人令愛人住),雇住妇(bhoga-vāsini與物而令住者),衣物住妇(pata-vāsini與衣物而令住者),水得妇 (oda-patta-kini 触水缽而令住者。共取缽水灌手,共誓說:「愿此水和合不离」,而為夫妇,為最正当的結婚仪式), 鐶得妇(obhata-cumbatā取去花鐶而令住者。如取薪等以鐶置头上而载物。取女鐶擲取而說 :「妳來住我家為我妇。」如此卻成為夫妇),婢取妇(dāsi-bhariyā卻是婢又為妇),執作妇(kamma-kārini-bhariyā是作务者又是妇),俘虏妇(dhaja-hatā俘虏中取來者),暂住妇(muhuttikā一時之妇)。
C.罰护女(sapari-daióā) ∶有人準备处罰的器具說:「凡是到某某处和某某女子做不当的行為,我将处罰他。」《律藏.经分別》(Vin. S. Vibh.)
(2)如果女人與十二种男人其中的一种男人性交。這十二种男人可归納為三类,即是:
A.九种被守护的男人,即∶母亲守护 (mātu-rakkhitā),父亲守护 (pitu-rakkhitā),父母亲守护 (mātā-pitu-rakkhitā),兄弟守护 (bhātu-rakkhitā),姐妹守护 (bhagini-rakkhitā),亲戚守护 (nāti-rakkhitā),家系守护 (gotta-rakkhitā),法守护(dhamma-rakkhitā),有(妻子)守护(sārakkhā)。
B.兩种已婚的男人;
C.罰护男(sapari-daõóā) ∶有人準备處罰的器具說:「凡是到某某处和某某男子做不当的行为,我將处罰她。」《[中部][义释书]1.199》 (M.Ak.1.199)
2. 清醒地觉知要和上面的任何一种女 ( 男 ) 人性交。
3. 以种种方法行性交。
4. 如果男人與女人的口、 陰道和肛門这三道的任何一道性交。如果女人的口、 陰道和肛门这三道与男人的陰茎(男根)这一道性交。
四.不妄语,犯此戒須具足五个条件∶对象(人),话題(谎话),看法(说谎),动机(欺骗),结果(听者明白)。
五.不饮酒,犯此戒須具足二个条件∶对象(酒类),行动(饮用)。
《中阿含.善生经》里记载佛说道∶「居士子!若人饮酒放逸者,当知有六灾患∶一者现财物失,二者多有疾患,三者增诸斗诤,四者隐藏发露(把秘密说出来),五者不称不护(人不称赞不爱护),六者灭慧生痴。居士子!人饮酒放逸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这是饮酒的六种过患。
活命八戒 (ājiva- atthamakasila) 和布萨八戒 (uposatha-atthaïgasila) 的八戒相同。有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梵行),不妄语,不饮酒,过午不食,不歌午娛乐香鬘饰身,不坐睡高广床座。活命八戒可以天天受持,而布萨八戒只在六斋日,即陰历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八,廿九或廿九,卅日受持。八戒是能修到阿罗汉果的。
第三戒根据《梵网经》和kangkhavitarani的论注,列舉須具足二个条件∶1.性慾的动机。2.性器官接触(陰部、肛門、口)的行动。khud-daka-patha的论注則列出須具足四个条件∶1.性器官。2.性慾(上述器官的交合意愿)的动机。3.性交的行动。4.乐受。
第五戒犯时須具足四个条件∶对象(迷幻物),动机(饮用的慾望),行动(饮用),结果(迷幻物经過喉咙)。
第六戒犯时須具足四个条件∶时间(從中午一直到次日黎明的时段),对象(食物或餐点),行动(吃),结果(吞嚥食物经過喉咙)。
第七戒必須分成兩部分來看:第一部份:戒除跳午、唱歌、演奏乐器和观看娛乐表演,这些都是培养出离心等善心的障碍。这部分有三个条件∶对象(娛乐表演,诸如∶唱歌、跳午等),行动(前去看或听),结果(看着或听着)。第二部份∶戒除裝饰品。这部份有三个条件∶对象(裝扮身体的饰品,包括花、香水、化妝品等),时间(在非生病時使用),行动(為美化身体而使用裝饰品)。
第八戒犯时須具足三个条件∶对象(高床或大床),看法(知道是高床或大床),结果(或坐或臥其上)。
在《增支部5.177》中说∶「在家众不应经营五邪命∶买卖武器,买卖人畜,买卖肉类,买卖酒品,买卖毒药。」经营这五种行业则是邪命。
在《善生经》里,佛对善生(Sigala)说∶「离四方恶不善业垢,彼于现法可敬可重,身坏命终必至善处,上生天中。居士子,众生有四种业,四种秽。云何为四?居士子,杀生者是众生业种、秽种。不与取,邪淫,妄言者,是众生业种、秽种。」
犯戒的对治是∶(1)提高正念。(2)思惟造业与犯戒的条件。(3)在佛前忏悔或找一位法师询问和发露,忏悔后就安乐。(4)若破戒(故意毁戒)要重新拿三皈五戒。
随念自己之戒德,持戒实无毁、无穿、无污点、无杂、自在、智者所赞、无所触(不为爱与见所触,亦不为人责难),令起于定。随念戒能得近行定,但它能令近行定、安止定、道定与果定生起。佛说∶「持五戒者,還生世間作人。」(《恒水經》(卷1))
佛在《长阿含经》(卷二)里说道∶「世尊告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一者求财,所愿不遂;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佛又告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在《律藏》的[附随](12.2)里提到∶「戒是为了防护, 防护是为了免於後悔,免於後悔是为了喜悅,喜悅是为了轻安,轻安是为了心靜,心靜是为了心乐,心乐是为了心定,心定是为了正知見,正知見是为了厌离,厌离是为了不愛染,不愛染是为了解脫,解脫是为了解脫知見,解脫知見是为了完全无取无系縛。」
法增比丘写於沙劳越林夢市(Limbang)林夢佛教会
愿众生安乐!
欢迎翻印,请先联络作者。请勿删改。
愿众生安乐!
欢迎翻印,请先联络作者。请勿删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