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想的生灭---1
观照想的生灭---1
法增比丘,澳洲佛宝寺
我们若只是浅显的观察,我们应该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即是身体是我,心也是我。若观察的更深一点,除了确定色体是我之外,还有我的感受、想念、造作、和意识活动。佛陀将它们归纳为色、受、想、行、识。
若是不同意,我们可以继续观察下去,看看除了五蕴,能再找到什么?因为佛法是要靠自己来探究,自己思考,自己行道,自己证果的;没人会替我们做,也没有神或佛菩萨会替我们做的。
在佛法上,佛陀说五蕴都无我,但在同意之前,我们先得对五蕴有正确的认识,因为篇幅所限,这里我只是对‘想’进行讨论。
想的重要性
想(saññā)是五蕴之一,它有着极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六个根门由于触而生想,想是识别的作用,由想而生思。想的特相是体会目标的质量,作用是对它作个印记,那么将来再体会同一目标时知道它是同类的目标,现起是通过以前已领会过的特征来分析目标,近因是所出现的目标。一切的想念都是想蕴,它有善、不善、及无记三种。想与识是相应的。与善识相应的想是善,与不善识相应的想为不善,与无记识相应的想为无记,没有一识是不与想相应的,故识的区别即是想的区别。想与识虽同,但是就相来看,一切想有想念的特相。有再起想念之缘的相如木匠想起木料,这是想的作用。有依以往所起的相,如盲人想起象,这是想的现起,有以现前之境为近因,如小鹿见草人而起“人想”,这是想的近因。想是十三心所之一,其余的有触、受、思、三摩地、命、作意、寻、伺、胜解、精进、喜、欲。对想的执取是想取蕴。佛经通常把身心的現象分為色、受、想、行、识五蕴。在阿毘达摩(Abhidhamma)中通常用色法、心法及心所法三种來把它们分类。色法属於色蕴,心法属於识蕴,心所法則包括受、想、行三蕴。想也即是意思食(manosancetanahara),意为对境,尘的思想爱取等的造作。它是四食之一。
在修行上,因想所起之邪见有十四无记: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常无常,世间非常非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是命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有后死,如来无后死,如来有无后死,如来非有非无后死。因想所起之邪见也有六十二邪见。它们有:十八种本劫本见---常论四,亦常亦无常论四,边无边论四,种种论四,无因而有论二。四十四种末劫末见---有想论十六,无想论八,非有想非无想论八,断灭论七,现在泥洹论五。([梵网经Brahmajala Sutta])所有这些,无论如何,都不是正见,只是没有正见的邪思惟,邪想念,浪费时间,但是若不把它们矫正,就不能生起正见。
此外我们还要思惟佛对迦罗摩人开示道理:([迦罗摩经Kalama Sutta][增支部]卷一):
(1) 不可听信他人多次口传的。
(2) 不要盲从传统。
(3) 不要妄听谣言。
(4) 不要肯定经书所记载的。
(5) 不可相信符合罗辑的。
(6) 不要依赖哲理。
(7) 不可单凭常理或外相。
(8) 不可执持你喜爱的任何见解和意见。
(9) 不可因某事物似有可能而信以为真。
(10) 不可考虑因为这沙门是我们的导师。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都能使我们生起邪想。
法增比丘,澳洲佛宝寺
我们若只是浅显的观察,我们应该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即是身体是我,心也是我。若观察的更深一点,除了确定色体是我之外,还有我的感受、想念、造作、和意识活动。佛陀将它们归纳为色、受、想、行、识。
若是不同意,我们可以继续观察下去,看看除了五蕴,能再找到什么?因为佛法是要靠自己来探究,自己思考,自己行道,自己证果的;没人会替我们做,也没有神或佛菩萨会替我们做的。
在佛法上,佛陀说五蕴都无我,但在同意之前,我们先得对五蕴有正确的认识,因为篇幅所限,这里我只是对‘想’进行讨论。
想的重要性
想(saññā)是五蕴之一,它有着极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六个根门由于触而生想,想是识别的作用,由想而生思。想的特相是体会目标的质量,作用是对它作个印记,那么将来再体会同一目标时知道它是同类的目标,现起是通过以前已领会过的特征来分析目标,近因是所出现的目标。一切的想念都是想蕴,它有善、不善、及无记三种。想与识是相应的。与善识相应的想是善,与不善识相应的想为不善,与无记识相应的想为无记,没有一识是不与想相应的,故识的区别即是想的区别。想与识虽同,但是就相来看,一切想有想念的特相。有再起想念之缘的相如木匠想起木料,这是想的作用。有依以往所起的相,如盲人想起象,这是想的现起,有以现前之境为近因,如小鹿见草人而起“人想”,这是想的近因。想是十三心所之一,其余的有触、受、思、三摩地、命、作意、寻、伺、胜解、精进、喜、欲。对想的执取是想取蕴。佛经通常把身心的現象分為色、受、想、行、识五蕴。在阿毘达摩(Abhidhamma)中通常用色法、心法及心所法三种來把它们分类。色法属於色蕴,心法属於识蕴,心所法則包括受、想、行三蕴。想也即是意思食(manosancetanahara),意为对境,尘的思想爱取等的造作。它是四食之一。
在修行上,因想所起之邪见有十四无记: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常无常,世间非常非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是命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有后死,如来无后死,如来有无后死,如来非有非无后死。因想所起之邪见也有六十二邪见。它们有:十八种本劫本见---常论四,亦常亦无常论四,边无边论四,种种论四,无因而有论二。四十四种末劫末见---有想论十六,无想论八,非有想非无想论八,断灭论七,现在泥洹论五。([梵网经Brahmajala Sutta])所有这些,无论如何,都不是正见,只是没有正见的邪思惟,邪想念,浪费时间,但是若不把它们矫正,就不能生起正见。
此外我们还要思惟佛对迦罗摩人开示道理:([迦罗摩经Kalama Sutta][增支部]卷一):
(1) 不可听信他人多次口传的。
(2) 不要盲从传统。
(3) 不要妄听谣言。
(4) 不要肯定经书所记载的。
(5) 不可相信符合罗辑的。
(6) 不要依赖哲理。
(7) 不可单凭常理或外相。
(8) 不可执持你喜爱的任何见解和意见。
(9) 不可因某事物似有可能而信以为真。
(10) 不可考虑因为这沙门是我们的导师。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都能使我们生起邪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