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什么有大乘小乘的分别呢?

佛教为什么有大乘小乘的分别呢?

在佛陀的时代只有一乘,那即是佛乘,释迦牟尼佛所教的道理;但是比丘众因为根基的差别,当时比丘众诵经者相聚诵习经,持律者相聚抉择律,论法者相聚论法,僧团就开始部派化。佛灭后百年,僧团因大天比丘(Mahadeva)的五事而分裂為大眾 (Mahasanghika) 和上座(Thera) 二部。现在南传佛教国家所通称的上座部 (Theravada) 是继承原来的上座部。

佛灭后二百年,大眾部中渐分出八部,佛灭后三百至四百年,上座部中又分出十部。大乘佛教经典用的梵文在公元开纪时才出现在印度,而巴利圣典至少比梵文大乘经典早了两百多年,在公元前一世纪在锡兰王瓦塔葛曼尼(Vattagamani)时才记录成文字,然后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寮国,云南等地。这上座部传统,也是属於部派的传承,不是原始的佛教。

阿育王(Asoka)时因為崇信佛法,佛教一时鼎盛无比,眾多外道為了生活糊口混入僧团里,出家眾不学佛法,国都华氏城(Putaliputra)的阿育王寺,因為外道渗入而七年不能举行诵戒布萨, 阿育王於是礼请目犍连子帝须 (Mogalliputta Tissa Thera) 分别真假僧眾,把眾多外道逐出僧团,并在华氏城举行了第三次结集(佛灭后236年),他编辑了一部《论事》(Katha Vatthu) 来驳斥当时流行的众多邪见,计有千条之多,这就促成了佛教的分裂。

大眾部(摩訶僧祇Mahasanghika )即衍生为后来的大乘,他们的比丘众自编律典,此律典是跋耆(Vajji)的比丘於第二次七百结集中编辑出来的,与上座部各部派的律典组织不同,后来再自编其他的佛经,为了对抗上座部比丘的指责,而说他们是大乘,上座部的是小乘。

现今汉传的律《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解脱戒经》等都是部派佛教时代上座部的律典,西藏译的《律藏》是属於晚期或新的《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因此现今南北传佛教国家所持的律典都是源於上座部各部派的,大眾部的《摩訶僧祇律》已经没有人持守。汉传佛教自从晋代智顗大师把阿含经贬为小乘佛法之后,著重弘扬菩萨道,而流传大乘佛经,北传佛教国家於是渐渐成为大乘佛教国家,并贬南传佛教的佛法为小乘佛教。

西方学者最先开始研究巴利文经典,并确定它比大乘佛经的梵文为早,后来日本的佛教学者也加入研究巴利文经典,因此近来汉传佛教学者及僧伽才发现久已被埋没的阿含经典,并加以弘扬。

法增法师网页
http://buddhism.sampasite.com 佛教之法
http://ti-sarana.blogspot.com 皈依三宝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learning-buddhism 学习佛法
http://w0.5ilog.com/cgi-bin/bbs/sys2/mybbs.aspx?id=0x43737400 学习南传佛法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南传佛教回向文

南传常用偈诵

死随念(Marananuss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