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利益经》---中部106

《不动利益经》---中部106
法增比丘解释与注释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拘楼国(Kuru)1,名剑摩瑟昙(Kammasadhamma)2之拘楼国聚落。
于其处世尊唤诸比丘曰:诸比丘!
彼等比丘应诺世尊曰:世尊!
世尊如是说:诸比丘!欲为无常、空虚、虚伪、愚痴法3。诸比丘!是为诳而愚者之浮言。一切现世之欲,一切来世之欲,一切现世之欲想,一切来世之欲想,俱为魔之领域,此乃魔之境界,此乃魔之饵食、此乃魔之食。于此等恶不善之意,生贪欲、嗔恚、斗诤,而此等于此成为随学圣弟子之障碍。
于兹,诸比丘!圣弟子作如是思念:一切现世之欲,一切来世之欲,一切现世之欲想,一切来世之欲想,对圣弟子成为障碍。我今以广大之意胜于世间,住于意之确立如何?我以广大之意4胜于世间,于意确立时,一切恶不善之意、贪欲、嗔恚、斗诤则不生。由此等之断尽,我心可无限、无量、善于修习。彼如是行,对此专心住之时,对处心静,静时,今或达不动5,或依慧解脱6。身坏命终后,由识之导引,达于不动7。 诸比丘!是称之为第一不动利益行道。
复次,诸比丘!圣弟子如是思念:一切现世之欲,一切来世之欲,一切现世之欲想,一切来世之欲想,所有之色为此四大与四大所成色8。彼如是行,对此专心住之时,对处心静,静时,今或达不动,或依慧解脱。身坏命终后,由识之导引,达于不动。诸比丘!此称之为第二不动利益行道。
复次,诸比丘!圣弟子如是思念:一切现世之欲,一切来世之欲,一切现世之欲想,一切来世之欲想,一切现世之色,一切来世之色,一切现世之色想,一切来世之色想,俱是无常。所有无常者不应喜悦、欢迎、执着。彼如是行,对其专心住之时,对处心静,静时,今或达不动,或依慧解脱。身坏命终后,由识之导引,达于不动。9诸比丘!此称之为第三不动利益行道。
复次,诸比丘!圣弟子如是思念:一切现世之欲,一切来世之欲,一切现世之欲想,一切来世之欲想,一切现世之色,一切来世之色,一切现世之色想,一切来世之色想,此等一切想之无残灭时,此为寂静、殊妙,即无所有处。彼如是行之,对其专心住之时,对处心静,静时,今或达不动,或依慧解脱。身坏命终后,由识之导引,达于无所有处。诸比丘!此称之为第一无所有处利益行道。10
复次,诸比丘!圣弟子行至阿兰若,或行至树下,作如是思念:此依我、或依我所属之物,为空。彼如是行,对其专心住之时,对处心静,静时,今或达不动,或依慧解脱。身坏命终后,由识之导引,达于无所有处,诸比丘!此称之为第二无所有处利益行道。11
复次、诸比丘!圣弟子作如是思念:我于何处皆无,亦非为谁之物,何物皆无。又我之物亦何处皆无,何物皆无,何物亦不存在。彼如是行之,对其专心住之时,对处心静,静时,今或达不动,或依慧解脱。身坏命终后,由识之导引,达于无所有处。诸比丘!此称之为第三无所有处利益行道。12
复次,诸比丘!圣弟子如是思念:一切现世之欲,一切来世之欲,一切现世之欲想,一切来世之欲想,一切现世之色,一切来世之色,一切现世之色想,一切来世之色想。一切不动想,一切无所有想,此等一切之想无余灭时,此为寂静、殊妙,即非想、非非想处。彼如是行之,对其专心住之时,对处心静,静时,今或达不动,或依慧解脱。身坏命终后,由识之导引,达于非想、非非想处。诸比丘,此称之为非想、非非想处利空行道。13
作如是说时,尊者阿难白世尊言:世尊!于兹有比丘,有如是行:此为不存在、此非我之物,此未来亦应不存,亦应非为我之物,于现在、于过去,我当舍离。如是彼得舍。世尊!彼比丘为般涅盘耶?
阿难!于兹某比丘为般涅盘,于兹某比丘为非般涅盘。14
世尊!有如何因,有如何缘,于兹某比丘为般涅盘,又于兹某比丘为非般涅盘耶?
阿难!于兹比丘有如是行:此为不存在,非我之物,此应于未来亦不存在,应非我之物,于现在,于过去者,我当舍离。如是彼得舍,彼喜其舍,欢迎,执着。彼喜其舍、欢迎、执着时,识则依止,有此之取着。阿难!有取着之比丘为不般涅盘。15
世尊!若然,彼比丘取着于何处耶?
阿难!非想、非非想处。
世尊!人云:彼比丘取着于最胜之取着。
阿难!彼比丘取着最胜之取着,其最胜之取着,即非想非非想处。
阿难!此处有比丘,如是行之:此为不存在,我为无物,此未来应不存在,我应为无物,于现在、于过去者,我当舍离。如是得舍。彼不喜其舍,不欢迎,不执着。彼不喜其舍,不欢迎,不执着时,识不对此依止,彼无取着。阿难!比丘行无取着,为般涅盘也。16
世尊!稀有哉!世尊!未曾有哉!世尊!世尊为我等渐次说示瀑流17之度脱,世尊!然而如何为圣解脱18耶?
阿难!兹有圣弟子,作如是思念:一切现世之欲,一切来世之欲,一切现世之欲想,一切来世之欲想,一切现世之色,一切未来世之色,一切现世之色想,一切来世之色想,一切不动想,一切无所有处想,一切非想、非非想处想,此为限于个体,为个体,不死者,为无取着、心之解脱。
阿难!此为由我所说之不动利益行道,无所有处利益行道,非想、非非想处利益行道。渐次为说瀑流之度脱,为说圣解脱。
阿难!为弟子求利益,当哀愍,起哀愍之所应为事,我为汝等而为之。阿难!此处有树下!此处有空闲处!阿难!宜于禅思,勿放逸,勿后悔,是为我对汝之教示。
世尊为是说已,尊者阿难欢喜、信受于世尊之所说。

解释与注释:

本经同北传汉译《中阿含75经》、《净不动道经》。是世尊对诸比丘说顺次度脱暴流的方法。经一开始就说明战胜现世、来世之欲、说欲想是障碍,以广大之意去除欲以达心静不动、以达第一不动利益之行道。

其次,破四大与四大所成色,为达不动,依慧解脱以达第二不动利益之行道。

再次,住于无常想,为达不动,依慧解脱以达第三不动利益之行道。

再次,达到想之无余灭时,此为寂静、殊妙,依慧解脱以达第一无所有处利益之行道。

再次,于静处思维此依我、或依我所属之物,为空。依慧解脱以达第二无所有处利益之行道。

再次,思维我于何处皆无,亦非为谁之物,何物皆无。又我之物亦何处皆无,何物皆无,何物亦不存在。依慧解脱以达第三无所有处利益之行道。

再次,度无所有处想,达非想非非想处,依慧解脱非想、非非想处利空行道。

再次,有取着者即有我慢,故不般涅盘。

再次,无取着者即无我慢,故般涅盘。无取着者度脱瀑流,心解脱,慧解脱,故是圣解脱。

1. 拘楼国,巴Kurus。在北印度,今日的Haryana。
2. 剑磨瑟昙,巴Kammasadhamma。拘楼国的一个兴旺的市镇。名字义为‘业的善法’。
3. 欲为无常、空虚、虚伪、愚痴法。在《中阿含经》《阿梨吒经》里佛说:「世尊叹曰:善哉! 善哉! 诸比丘,汝等知我如是说法。所以者何? 我亦如是说,欲有障碍,我说欲有障碍。欲如骨锁! 我说欲如骨锁。欲如肉臠! 我说欲如肉臠。欲如把炬! 我说欲如把炬。欲如火坑! 我说欲如火坑。欲如毒蛇! 我说欲如毒蛇。欲如梦! 我说欲如梦。欲如假借! 我说欲如假借。欲如树果! 我说欲如树果。」世尊把欲形容成障碍,骨锁,肉臠,把炬,火坑,毒蛇,梦,假借,树果等等,因为都是短暂的快乐。执著于它们的人,就是愚痴。
在《中部.66》《鹑喻经》里佛说:「优陀夷!有此等五种欲分,云何为五?由眼所识色,爱、可乐、可意、喜色、欲相伴、贪染者;由耳所识声……;由鼻所识香……由舌所识味……由身所识触,可爱、可乐、可意、受色、欲相伴、贪染者也。优陀夷!此等实为五种欲分也。凡缘于此等五种欲分,生起乐、喜,此:谓之欲乐、秽乐、凡夫乐、非圣乐也;予言对此乐不应习行之,不应修习之,亦不应多作之,应怖畏之! 」
在《中阿含》88经,求法经) 里佛说:「诸贤,念欲恶,恶念欲亦恶。彼断念欲,亦断恶念欲。如是,恚、怨、结、悭、痴、欺诳、谀谄、无惭、无愧、慢、最上慢、贡高、放逸、豪贵、憎诤。诸贤,贪亦恶,着亦恶;彼断贪亦断着。诸贤,是谓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乐。顺法次法,得通,得觉,亦得涅盘。」欲有数种:下欲是与懈怠相应的;高欲是与掉乱相应的;没欲是与睡眠相应的;散欲是与欲染(五欲)相应的,这些都是欲如意足要辨认而加以铲除的。
4.‘广大之意’指四梵住,即慈、悲、喜、舍。
5. 不动,巴利文,akuppa-dhamma。指一位行者掌握色界与无色界的四禅八定。
6.慧解脱,巴利文Paññā-vimutta。又慧解脱阿罗汉应在‘见到’阿罗汉中。根据《中阿含.福田经》中的无学人的分法,这些都以“不行不放逸”的无学人,意指“不必修不放逸”,他们有智慧,本就不放逸。但以智慧证悟阿罗汉的过程,而有退法、思(惟)法、护法、实住、升进、不动、不退。关於心解脱,慧解脱阿罗汉,在《杂阿含710经》解释:「圣弟子清净信心,专精听法者,能断五法,修习七法,令其滿足。何等为五?谓贪欲蓋、嗔恚、睡眠、掉悔、疑,此蓋则断。何等七法?谓念觉支、择法、精进、猗、喜、定、舍觉支,此七法修习滿足净信者,谓心解脫。智者谓慧解脫。贪欲染心者,不得、不乐。无明染心者,慧不清淨。是故,比丘!离贪欲者心解脫。离无明者慧解脫。若彼比丘离贪欲,心解脫,得身作证。离无明,慧解脫。是名比丘断愛縛、結、慢无间等,究竟苦边。」可见心的清净很重要,离贪欲者心解脫。离无明者慧解脫。
7. ‘不动’,这里指达于空无边处天,或识无边处天。
8.‘ 所有之色为此四大与四大所成色’在杂阿含42经里佛说:「云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为色。如是色如实知。」四大即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是为四大。四大所成色即发、毛、爪、齿、皮、肉、腱、骨、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肋膜、脾脏、肺脏、大肠、小肠、胃、粪。胆汁、痰、脓、血、汗、脂、泪、膏、唾、涕、关节滑液、尿、头脑。三十二身分皆是四大所造,颜色,形状,气味皆异,污秽不堪,故是不净。这是四念处的身念处。
9.此段指达于空无边处与识无边处,而达于不动。
10.此段指达于无所有处,依灭除一切之想,而达于无所有处, 而达于不动。
11.此段指达于无所有处,依智慧观照我所属之物皆为空,而达于无所有处, 而达于不动。
12.此段指达于无所有处,依智慧观照我所属之物皆为无,而达于无所有处, 而达于不动。
13.此段指达于非想非非想处, 而达于不动。
14.达到以上境界的行者,可有两种情况: 般涅盘或非般涅盘。
15.非般涅盘者是因为他认为:‘此为不存在,非我之物,此应于未来亦不存在,应非我之物,于现在,于过去者,我当舍离。如是彼得舍,彼喜(爱喜于)其舍,欢迎,执着。彼喜其舍、欢迎、执着时,识则依止,有(如)此之取着。’有取着者即有我慢,故不般涅盘。
16. 般涅盘者是因为他认为:此为不存在,我为无物,此未来应不存在,我应为无物,于现在、于过去者,我当舍离。如是得舍。彼不喜(不爱喜于)其舍,不欢迎,不执着。彼不喜其舍,不欢迎,不执着时,识不对此依止,彼无取着。无取着者即无我慢,故般涅盘。
17.瀑流,巴利文,oghā。有欲暴流,有暴流,邪见暴流及无明暴流等四暴流。
18. 圣解脱,巴利文,vimutti。有心解脫,慧解脫。

法增比丘谨识,澳洲佛宝寺。7/9/2008
愿众生安乐!
欢迎翻印,请勿删改。
dhammavaro@hotmail.com
http://buddhism.sampasite.com 佛教之法
http://bratana.earth.prohosting.com 佛宝寺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learning-buddhism学习佛法
http://ti-sarana.blogspot.com 皈依三宝
http://groups.yahoo.com/group/buddha_middle_way佛陀中道园地
http://groups.yahoo.com/group/TheTasteOfDhamma佛法之味
http://groups.msn.com/middlepath佛陀中道
http://w0.5ilog.com/cgi-bin/bbs/sys2/mybbs.aspx?id=0x43737400学习南传佛法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南传佛教回向文

南传常用偈诵

死随念(Marananuss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