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念处经1]注释---2
[大念处经1]注释---2
Mahasatipatthana Suttam (DN 22)
法增比丘注释
10
复次,诸比丘!比丘恰如得观遗弃冢间之死尸,初如螺色之白骨。彼注视此身,知:“此身不脱如是法,而成为如此者。”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复次,诸比丘!比丘恰如得观遗弃冢间之死尸,经过一年,骸骨堆高。彼注视此身,知:“此身不脱如是法,而成为如此者。”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复次,诸比丘!比丘恰如得观遗弃冢间之死尸,骸骨粉碎败坏,彼注视此身,知:“此身不脱如是法,而成为如此者。”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11
然,诸比丘!如何比丘于受观受而住耶?
诸比丘!比丘若在感觉乐受29,知:“我在感觉乐受。”在感觉苦受30者,知:“我在感觉苦受。”在感觉不苦不乐受31者,知:“我在感觉不苦不乐受。”若在感觉肉体之乐受者,知:“我在感觉肉体之乐受。”又在感觉精神之乐受者,知:“我在感觉精神之乐受。”或在感觉肉体之苦受者,知:“我在感觉肉体之苦受。”又在感觉精神之苦受者,知:“我在感觉精神之苦受。”或在感觉肉体之不苦不乐受者,知:“我在感觉肉体之不苦不乐受。”又在感觉精神之不苦不乐受者,知:“我在感觉精神之不苦不乐受。”
如是,或于内受,观受而住;于外受,观受而住;又于内外受,观受而住。或于受,观生法而住;于受,观灭法而住;又于受,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受”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受观受而住。
12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心观心耶?于此,诸比丘!比丘心贪者,知:“心贪。”
又心,离贪者,知:“心离贪。”
又心,嗔者,知:“心嗔。”
又心,离嗔者,知:“心离嗔。”
又心,痴者,知:“心痴。”
又心,离痴者,知:“心离痴。”
又心,集中者,知:“心集中。”
又心,散乱者,知:“心散乱。”
又心,广大者,知:“心广大。”
又心,狭小者,知:“心狭小。”
又心,有上者,知:“心有上。”
又心,无上者,知:“心无上。”
又心,有定者,知:“心有定。”
又心,无定者,知:“心无定。”
又心,解脱者,知:“心解脱。”
又心,未解脱者,知:“心未解脱。”
如是,或于心,观心而住;又于外心,观心而住;又于内外心,观心而住。或于心,观生法而住;于心,观灭法而住;又于心,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 忆念所成,皆会“有心”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心观心而住。
13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于法即五盖32,观法而住。
又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即五盖,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或于内贪欲存在者,知:“我于内贪欲存在。”;于内贪欲不存在者,知:“于我内贪欲不存在。”彼知未生之贪欲生起,知已生之贪欲灭尽,又知已灭尽之贪欲,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嗔恚存在者,知:“于我内嗔恚存在。”于内嗔恚不存在者,知:“于我内嗔恚不存在。”知未生之嗔恚生起,又知已生之嗔恚灭尽,又知已灭尽之嗔恚,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睡眠(愚钝)存在,知:“于我内睡眠存在。”或于内睡眠不存在,知:“于我内睡眠不存在。”而知未生之睡眠生起,又知已生之睡眠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睡眠,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悼悔存在,知:“于我内悼悔存在。”或于内悼悔不存在,知:“于我内悼悔不存在。”而知未生之悼悔生起,又知已生之悼悔灭尽,又知已灭尽之悼悔,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疑惑存在者,知:“于我内疑惑存在。”于内疑惑不存在者,知:“于我内疑惑不存在。”而知未生之疑惑生起,知已生之疑惑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疑惑,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又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耶于五盖法,观法而住。
14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五取蕴法33,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即于五取蕴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知:“如是色,如是色之生起,如是色之灭尽--如是 受,如是受之生起,如是受之灭尽--如是想,如是想之生起,如是想之灭尽--如是行,如是行之生起,如是行之灭尽--如是识,如是识之生起,如是识之灭尽。” 34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又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或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即于五取蕴法,观法而住。
15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六内外处法35,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六内外处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知眼,知色,知缘其二者生结36。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又知耳,知声,知缘其二者生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知鼻, 知香,知缘其二者生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知舌,知味,知缘其二者生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知身,知触,知缘其二者生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知意,知法,知缘其二者生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于外法,观法而住;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或于法,观灭法而住;或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比丘如是,于法观法而住。
16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七觉法37,观法而住。然,诸比丘!比丘如何即于七觉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或于内念觉支存在者,知:“于我内念觉支存在,”或于内念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念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念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念觉支修习成就。
或于内择法觉支存在者,知:“于我内择法觉支存在,”或于内择法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择法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择法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择法觉支修习成就。
或于内精进觉支存在者,知:“于我内精进觉支存在,”或于内精进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精进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精进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精进念觉支修习成就。
或于内喜觉支存在者,知:“于我内喜觉支存在,”或于内喜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喜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喜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喜觉支修习成就。
或于内息(轻安)觉支存在者,知:“于我内息(轻安)觉支存在,”或于内息(轻安)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息(轻安)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息(轻安)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息(轻安)觉支修习成就。
或于内定觉支存在者,知:“于我内定觉支存在,”或于内定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定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定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定觉支修习成就。
或于内舍觉支存在者,知:“于内舍觉支存在,”或于内舍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舍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舍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舍觉支修习成就。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又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即于七觉支法,观法而住。
注释∶
29. 乐,巴sukha。包括身体与心的乐受。
30. 苦,巴dukkha。包括身体与心的苦受。
31. 不苦不乐,巴adukkham asukhā。
32. 五盖,烦恼的一个分类。巴nīvarana。有欲贪kāmacchanda,嗔恚vyāpāda,昏沉睡眠thina-middha,掉悔恶作uddhacca-kukkucca,疑vicikicchā。
33. 五取蕴,巴Pancupādānkkhandhā。执取身心的五蕴现象为我或我所有。
34. 读者可参考[杂阿含42经]关于七处善,三种观义的解释。
35. 内六处,巴salāyatana。外六处,指色声香味触法。处,巴āyatana。
36. 结,巴samyojana。结是烦恼的另一个分类。
37. 七觉法,巴bojjhanga。觉悟的七个因素。
法增比丘谨识,澳洲佛宝寺。29/7/2008愿众生安乐!
欢迎翻印,请勿删改。
dhammavaro@hotmail.com
http://buddhism.sampasite.com 佛教之法
http://bratana.earth.prohosting.com 佛宝寺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learning-buddhism学习佛法
http://ti-sarana.blogspot.com 皈依三宝
http://groups.yahoo.com/group/buddha_middle_way佛陀中道园地
http://groups.yahoo.com/group/TheTasteOfDhamma佛法之味
http://groups.msn.com/middlepath佛陀中道
http://w0.5ilog.com/cgi-bin/bbs/sys2/mybbs.aspx?id=0x43737400学习南传佛法
Mahasatipatthana Suttam (DN 22)
法增比丘注释
10
复次,诸比丘!比丘恰如得观遗弃冢间之死尸,初如螺色之白骨。彼注视此身,知:“此身不脱如是法,而成为如此者。”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复次,诸比丘!比丘恰如得观遗弃冢间之死尸,经过一年,骸骨堆高。彼注视此身,知:“此身不脱如是法,而成为如此者。”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复次,诸比丘!比丘恰如得观遗弃冢间之死尸,骸骨粉碎败坏,彼注视此身,知:“此身不脱如是法,而成为如此者。”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11
然,诸比丘!如何比丘于受观受而住耶?
诸比丘!比丘若在感觉乐受29,知:“我在感觉乐受。”在感觉苦受30者,知:“我在感觉苦受。”在感觉不苦不乐受31者,知:“我在感觉不苦不乐受。”若在感觉肉体之乐受者,知:“我在感觉肉体之乐受。”又在感觉精神之乐受者,知:“我在感觉精神之乐受。”或在感觉肉体之苦受者,知:“我在感觉肉体之苦受。”又在感觉精神之苦受者,知:“我在感觉精神之苦受。”或在感觉肉体之不苦不乐受者,知:“我在感觉肉体之不苦不乐受。”又在感觉精神之不苦不乐受者,知:“我在感觉精神之不苦不乐受。”
如是,或于内受,观受而住;于外受,观受而住;又于内外受,观受而住。或于受,观生法而住;于受,观灭法而住;又于受,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受”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受观受而住。
12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心观心耶?于此,诸比丘!比丘心贪者,知:“心贪。”
又心,离贪者,知:“心离贪。”
又心,嗔者,知:“心嗔。”
又心,离嗔者,知:“心离嗔。”
又心,痴者,知:“心痴。”
又心,离痴者,知:“心离痴。”
又心,集中者,知:“心集中。”
又心,散乱者,知:“心散乱。”
又心,广大者,知:“心广大。”
又心,狭小者,知:“心狭小。”
又心,有上者,知:“心有上。”
又心,无上者,知:“心无上。”
又心,有定者,知:“心有定。”
又心,无定者,知:“心无定。”
又心,解脱者,知:“心解脱。”
又心,未解脱者,知:“心未解脱。”
如是,或于心,观心而住;又于外心,观心而住;又于内外心,观心而住。或于心,观生法而住;于心,观灭法而住;又于心,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 忆念所成,皆会“有心”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心观心而住。
13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于法即五盖32,观法而住。
又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即五盖,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或于内贪欲存在者,知:“我于内贪欲存在。”;于内贪欲不存在者,知:“于我内贪欲不存在。”彼知未生之贪欲生起,知已生之贪欲灭尽,又知已灭尽之贪欲,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嗔恚存在者,知:“于我内嗔恚存在。”于内嗔恚不存在者,知:“于我内嗔恚不存在。”知未生之嗔恚生起,又知已生之嗔恚灭尽,又知已灭尽之嗔恚,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睡眠(愚钝)存在,知:“于我内睡眠存在。”或于内睡眠不存在,知:“于我内睡眠不存在。”而知未生之睡眠生起,又知已生之睡眠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睡眠,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悼悔存在,知:“于我内悼悔存在。”或于内悼悔不存在,知:“于我内悼悔不存在。”而知未生之悼悔生起,又知已生之悼悔灭尽,又知已灭尽之悼悔,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疑惑存在者,知:“于我内疑惑存在。”于内疑惑不存在者,知:“于我内疑惑不存在。”而知未生之疑惑生起,知已生之疑惑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疑惑,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又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耶于五盖法,观法而住。
14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五取蕴法33,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即于五取蕴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知:“如是色,如是色之生起,如是色之灭尽--如是 受,如是受之生起,如是受之灭尽--如是想,如是想之生起,如是想之灭尽--如是行,如是行之生起,如是行之灭尽--如是识,如是识之生起,如是识之灭尽。” 34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又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或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即于五取蕴法,观法而住。
15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六内外处法35,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六内外处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知眼,知色,知缘其二者生结36。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又知耳,知声,知缘其二者生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知鼻, 知香,知缘其二者生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知舌,知味,知缘其二者生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知身,知触,知缘其二者生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知意,知法,知缘其二者生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于外法,观法而住;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或于法,观灭法而住;或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比丘如是,于法观法而住。
16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七觉法37,观法而住。然,诸比丘!比丘如何即于七觉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或于内念觉支存在者,知:“于我内念觉支存在,”或于内念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念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念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念觉支修习成就。
或于内择法觉支存在者,知:“于我内择法觉支存在,”或于内择法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择法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择法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择法觉支修习成就。
或于内精进觉支存在者,知:“于我内精进觉支存在,”或于内精进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精进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精进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精进念觉支修习成就。
或于内喜觉支存在者,知:“于我内喜觉支存在,”或于内喜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喜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喜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喜觉支修习成就。
或于内息(轻安)觉支存在者,知:“于我内息(轻安)觉支存在,”或于内息(轻安)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息(轻安)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息(轻安)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息(轻安)觉支修习成就。
或于内定觉支存在者,知:“于我内定觉支存在,”或于内定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定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定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定觉支修习成就。
或于内舍觉支存在者,知:“于内舍觉支存在,”或于内舍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舍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舍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舍觉支修习成就。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又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即于七觉支法,观法而住。
注释∶
29. 乐,巴sukha。包括身体与心的乐受。
30. 苦,巴dukkha。包括身体与心的苦受。
31. 不苦不乐,巴adukkham asukhā。
32. 五盖,烦恼的一个分类。巴nīvarana。有欲贪kāmacchanda,嗔恚vyāpāda,昏沉睡眠thina-middha,掉悔恶作uddhacca-kukkucca,疑vicikicchā。
33. 五取蕴,巴Pancupādānkkhandhā。执取身心的五蕴现象为我或我所有。
34. 读者可参考[杂阿含42经]关于七处善,三种观义的解释。
35. 内六处,巴salāyatana。外六处,指色声香味触法。处,巴āyatana。
36. 结,巴samyojana。结是烦恼的另一个分类。
37. 七觉法,巴bojjhanga。觉悟的七个因素。
法增比丘谨识,澳洲佛宝寺。29/7/2008愿众生安乐!
欢迎翻印,请勿删改。
dhammavaro@hotmail.com
http://buddhism.sampasite.com 佛教之法
http://bratana.earth.prohosting.com 佛宝寺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learning-buddhism学习佛法
http://ti-sarana.blogspot.com 皈依三宝
http://groups.yahoo.com/group/buddha_middle_way佛陀中道园地
http://groups.yahoo.com/group/TheTasteOfDhamma佛法之味
http://groups.msn.com/middlepath佛陀中道
http://w0.5ilog.com/cgi-bin/bbs/sys2/mybbs.aspx?id=0x43737400学习南传佛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