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次第与识的灭尽---2
死的次第与识的灭尽---2
法增比丘撰
轮回久远
认识了死的过程之后,我们要正思维,这是八正道之一,那即是既然这么多苦楚,我要如何为自己的福利着想呢?我要继续造恶业呢还是造善业,造恶业要去恶道受苦,那受不了;行善呢很勉强,提不起劲,那我们要先考虑长久轮回的苦。
佛陀指出轮回的苦:“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有时长久不雨,地之所生百谷草木,皆悉枯干。诸比丘!若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诸比丘!有时长夜不雨,大海水悉皆枯竭。诸比丘!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诸比丘!有时长夜须弥山王,皆悉崩落。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长夜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诸比丘!有时长夜,此大地悉皆败坏,而众生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长夜,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
比丘!譬如狗子系柱,彼系不断,长夜绕柱,轮回而转。如是,比丘!愚夫众生,不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长夜轮回,顺色而转。如是不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长夜轮回,顺识而转。诸比丘!随色转,随受转,随想转,随行转,随识转。随色转故,不脱于色。随受、想、行、识转故,不脱于识。以不脱故,不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见[杂阿含266经])
我们就像这系在柱子的一条狗一般,转了一圈又一圈,生了又死,又再生了又死,又再......,无有尽期。这是因为我们为无明所盖,贪爱结使所系,不知五蕴的生灭性质与过患,也不知出离。如此,我们随着色相而转,随着感受而转,随着想念而转,随着诸行而转,随着意识而转,不能超越五蕴,不能脱离生死流转。
如何知道轮回久远呢?有一次一位比丘问佛,世尊您可以譬喻来解释吗?于是佛对他说:“比如世人寿命百岁,早上忆念三百劫,中午忆念三百劫,晚上忆念三百劫,如此日日忆念劫数,百年之后命终,还不能忆念穷尽(轮回的)劫数。”因此我们久远以来的轮回已经过了无量的劫数,经过长夜受了无量苦楚,我们还没法从轮回跳出去。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考虑了久远的轮回,我们才再正思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的道理。
在[增支部1.19经]里佛言:“诸比丘 ! 于此阎浮提洲,只有少数之乐园、乐林、乐地与湖泊。而多为险峻悬崖地,难越之河川,茂密之荆棘林,难登之山岭。如上同理,众生中只有少数人死后再生为人。……或生于天神中。而多于死后生于地狱、傍生与饿鬼中。
如上同理,众生中只有少数天神死后再生为天神。……或生于人中。而多于死后生于地狱、傍生与饿鬼中。
如上同理,众生中只有少数在地狱、傍生与饿鬼中的众生死后再生为天神。……或生于人中。而多于死后生于地狱、傍生与饿鬼中。”因此死后要再生为人或天神是极其稀有之事。
在[中阿含.伽弥尼经]里佛言:“伽弥尼,犹去村不远,有深水渊,于彼有人,以大重石,掷着水中,若众人来,各叉手向(作法事或宗教仪式),称叹求索,作如是语,愿石浮出。伽弥尼,于意云何?此大重石,宁为众人,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而当出耶?伽弥尼答曰:不也,世尊。如是,伽弥尼,彼男女等,懈不精进,而行恶法,成就十种不善业道,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乃至邪见,若为众生(为人作法),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得至善处,生天上者。是处不然(这是不可能的)。”作恶之人就好比那大石头,沉入水底(下到地狱),不管你作什么法,念什么咒,若无诚心悔过,仰赖三宝的皈依救拔之力,是不可能出来的。
在[杂阿含1227经]佛说:“一切众生类,有命终归死! 各随业所趣,善恶果自受。恶业堕地狱,为善上升天,修习胜妙道,漏尽般涅盘。如来及缘觉,佛声闻弟子,会当舍身命,何况俗凡夫!”
要能听闻佛法,我们必须克服八种障碍,那就是不要:
(1)生于地狱中;
(2)生于饿鬼中;
(3)生于畜生中;
(4)生于长寿天;
(5)生于无佛法的边地;
(6)心有邪见;
(7)诸根不全,盲聋闇哑;
(8)佛不出世。([中阿含.八难经])
你想生在恶道这么容易,要回来生在人道的机会是很渺茫的,不要以为世上的人这么多,还在天天增加,怎么可能生到恶道去呢?佛说众生不可思议,业果不可思议,佛智更不可思议!三千大千世界里的众生无量,我们眼睛能见的人只不过区区几十亿,但众生无量!算也算不完,许多的众生比如鬼,神,阿修罗等等,见都难见到。现在这些人只不过因缘如此,他们才出现在这世上,但是现在世上危难重重,随时随地成千上万的人会因疾病、战争、天灾等原因,一下子就不见了,2004年圣诞节的大海啸,在几个小时内就夺走了300,000条人命!2008年的缅甸大颱风一小时内就把100,000人淹死了!中国大地震在几分钟内就夺走了70,000条人命。失踪的也多达30,000人。你看生命是多么的危脆。
识蕴的认识
认识了死与生命的宝贵,佛法的珍贵,我们再来看圣者如何修到识的寂灭。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我们的意识。
一切有识知相的总括为识蕴。识即是心与意的同义异字,识知相也即是识的自性。心的活动只是纯粹的识知过程,这过程是因缘法,并无一个‘自我’在进行识知的活动,这活动本身是生灭法,是无常的。
心的特相是识知目标(vijānana);作用是作为诸心所的前导者,并与诸心所相伴;现起是一个相续不断的过程(sandhāna);近因是名色(nāmarūpa),因心须依靠心所与色法而生起。
在阿毗达摩论里,心被细分为八十九种心,或更细的一百廿一心。心是一连串相续而又剎那生灭的心,因为时间极短而且难以察觉以致使我们认为它是一个‘个体’。
依阿毗达摩论的分法,心依地(bhūmi)而分为欲地,色地和无色地的世间地,以及出世间地。
因为这些地方是心的活动地。三界虽与诸地相符,但是各界的心并不一定出现在相符的地,比如色界心与无色界心也可在欲地生起,而欲界心也可在色地与无色地生起。一界之心通常出现在与它相符的地,任何造业的心(善或不善)也倾向使造业者投生在相符的生存地,可知心对界与地的密切关系。
在[相应部22.56]佛说:“ 诸比丘!何为识蕴?有六种,对色相的意识,对声音的意识,对香味的意识,对味道的意识,对触觉的意识,对意境的意识。”
在[中部43]记载:“ 诸比丘!诸受、想、行、互为关连,並非不关连,难以分割,难以分别。因为一个人在感受时,同时有想念;一个人在想念时,同时有意识(的活动)。”
诸识可分别为六:
(1)眼识(cakkhu-viññāna)。
(2)耳识(sota-viññāna)。
(3)鼻识(ghana-viññāna)。
(4)舌识(jivha-viññāna)。
(5)身识(kaya-viññāna)。
(6)意识(mano-viññāna)。
诸识可分别为八十九心或更细的一百廿一心:
(1) 欲界心 (kāmāvacara citta):欲是指(一)能欲,即渴望享受欲乐;(二)所欲,指境,包括颜色、声音、气味、味道、触觉五欲对象。欲地是欲生存地,有十一界,即四恶道,人间与六欲天。共有五十四心。(善心)(24),不善心 (12),无因心 (18)。
(2) 色界心(rūpāvacara citta):这是指与色地相关的心,或与色界禅相关的禅那(jhāna)心。色界禅是以专注于色法目标而得的,比如安般念(呼吸),或白遍,或地遍等,依这些目标而证得的广大心是色界心。共有十五心。色界善心(5),色界果报心(5),色界唯作心(5)。
(3) 无色界心(arūpāvacara citta):这是与无色地相关的心,或与无色界禅相关的禅那心。无色界禅是以专注于无色法目标而得的,比如无边虚空等,依这些目标而证得的广大心是无色界心。共有十二心。无色界善心(4),无色界果报心(4),无色界唯作心(4)。
(4) 出世间心(lokuttaracitta):上面的三种是世间心。世间是指情世间(satta loka),器(物质)世间(okāsa loka)和行法世间(samkhāra loka)(指名色法,或五蕴);超越这些有为的法界的心,以涅盘为对象的是出世间心。共有八心。若依寻、伺、喜、乐、舍心各分四道与四果就有四十心。道心 (4或20),果心 (4或20)。
识蕴生起的现在因是‘名色’,名是指与识相应的受、想、行三蕴;色是指依处色及目标(内色与外色)。识蕴的灭是离所接触之境或触境不动心,当阿罗汉入涅盘时五蕴灭尽,识也灭尽。
在[相应部.犍度篇.第二无常品]世尊说:“识是无常,以识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缘所生起之识,如何是有常耶?”
在[相应部.犍度篇.第三重担品]世尊说:“若识之灭、息、没者,则苦灭、病息、老死没。”
在[杂阿含109经]中舍利弗对六十位比丘的开示如下:“云何见识即是我?谓六识身。眼识、耳、鼻、舌、身、意识身。于此六识身,一一见是我,是名识即是我。(把六识身当做我。)
云何见识异我?见色是我,识是我所。见受、想、行是我,识是我所,是名识异我 。(把色、受、想、行当做我,识是我所有。)
云何见我中识?谓色是我,识在中住。受、想、行是我,识在中住,是名我中识。(识在色、受、想、行中。)
云何识中我?谓色是我,于识中住,周遍其四体。受、想、行是我,于识中住,周遍其四体,是名识中我 。(色、受、想、行在识中。)”
这执取的范围根据上经与[相应部,蕴相应]里佛陀的开示指出各有十一种。“过去、现在、未来、内、外、粗、细、劣、胜、远、十一种识是识取蕴。”
法增比丘撰
轮回久远
认识了死的过程之后,我们要正思维,这是八正道之一,那即是既然这么多苦楚,我要如何为自己的福利着想呢?我要继续造恶业呢还是造善业,造恶业要去恶道受苦,那受不了;行善呢很勉强,提不起劲,那我们要先考虑长久轮回的苦。
佛陀指出轮回的苦:“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有时长久不雨,地之所生百谷草木,皆悉枯干。诸比丘!若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诸比丘!有时长夜不雨,大海水悉皆枯竭。诸比丘!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诸比丘!有时长夜须弥山王,皆悉崩落。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长夜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诸比丘!有时长夜,此大地悉皆败坏,而众生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长夜,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
比丘!譬如狗子系柱,彼系不断,长夜绕柱,轮回而转。如是,比丘!愚夫众生,不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长夜轮回,顺色而转。如是不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长夜轮回,顺识而转。诸比丘!随色转,随受转,随想转,随行转,随识转。随色转故,不脱于色。随受、想、行、识转故,不脱于识。以不脱故,不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见[杂阿含266经])
我们就像这系在柱子的一条狗一般,转了一圈又一圈,生了又死,又再生了又死,又再......,无有尽期。这是因为我们为无明所盖,贪爱结使所系,不知五蕴的生灭性质与过患,也不知出离。如此,我们随着色相而转,随着感受而转,随着想念而转,随着诸行而转,随着意识而转,不能超越五蕴,不能脱离生死流转。
如何知道轮回久远呢?有一次一位比丘问佛,世尊您可以譬喻来解释吗?于是佛对他说:“比如世人寿命百岁,早上忆念三百劫,中午忆念三百劫,晚上忆念三百劫,如此日日忆念劫数,百年之后命终,还不能忆念穷尽(轮回的)劫数。”因此我们久远以来的轮回已经过了无量的劫数,经过长夜受了无量苦楚,我们还没法从轮回跳出去。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考虑了久远的轮回,我们才再正思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的道理。
在[增支部1.19经]里佛言:“诸比丘 ! 于此阎浮提洲,只有少数之乐园、乐林、乐地与湖泊。而多为险峻悬崖地,难越之河川,茂密之荆棘林,难登之山岭。如上同理,众生中只有少数人死后再生为人。……或生于天神中。而多于死后生于地狱、傍生与饿鬼中。
如上同理,众生中只有少数天神死后再生为天神。……或生于人中。而多于死后生于地狱、傍生与饿鬼中。
如上同理,众生中只有少数在地狱、傍生与饿鬼中的众生死后再生为天神。……或生于人中。而多于死后生于地狱、傍生与饿鬼中。”因此死后要再生为人或天神是极其稀有之事。
在[中阿含.伽弥尼经]里佛言:“伽弥尼,犹去村不远,有深水渊,于彼有人,以大重石,掷着水中,若众人来,各叉手向(作法事或宗教仪式),称叹求索,作如是语,愿石浮出。伽弥尼,于意云何?此大重石,宁为众人,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而当出耶?伽弥尼答曰:不也,世尊。如是,伽弥尼,彼男女等,懈不精进,而行恶法,成就十种不善业道,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乃至邪见,若为众生(为人作法),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得至善处,生天上者。是处不然(这是不可能的)。”作恶之人就好比那大石头,沉入水底(下到地狱),不管你作什么法,念什么咒,若无诚心悔过,仰赖三宝的皈依救拔之力,是不可能出来的。
在[杂阿含1227经]佛说:“一切众生类,有命终归死! 各随业所趣,善恶果自受。恶业堕地狱,为善上升天,修习胜妙道,漏尽般涅盘。如来及缘觉,佛声闻弟子,会当舍身命,何况俗凡夫!”
要能听闻佛法,我们必须克服八种障碍,那就是不要:
(1)生于地狱中;
(2)生于饿鬼中;
(3)生于畜生中;
(4)生于长寿天;
(5)生于无佛法的边地;
(6)心有邪见;
(7)诸根不全,盲聋闇哑;
(8)佛不出世。([中阿含.八难经])
你想生在恶道这么容易,要回来生在人道的机会是很渺茫的,不要以为世上的人这么多,还在天天增加,怎么可能生到恶道去呢?佛说众生不可思议,业果不可思议,佛智更不可思议!三千大千世界里的众生无量,我们眼睛能见的人只不过区区几十亿,但众生无量!算也算不完,许多的众生比如鬼,神,阿修罗等等,见都难见到。现在这些人只不过因缘如此,他们才出现在这世上,但是现在世上危难重重,随时随地成千上万的人会因疾病、战争、天灾等原因,一下子就不见了,2004年圣诞节的大海啸,在几个小时内就夺走了300,000条人命!2008年的缅甸大颱风一小时内就把100,000人淹死了!中国大地震在几分钟内就夺走了70,000条人命。失踪的也多达30,000人。你看生命是多么的危脆。
识蕴的认识
认识了死与生命的宝贵,佛法的珍贵,我们再来看圣者如何修到识的寂灭。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我们的意识。
一切有识知相的总括为识蕴。识即是心与意的同义异字,识知相也即是识的自性。心的活动只是纯粹的识知过程,这过程是因缘法,并无一个‘自我’在进行识知的活动,这活动本身是生灭法,是无常的。
心的特相是识知目标(vijānana);作用是作为诸心所的前导者,并与诸心所相伴;现起是一个相续不断的过程(sandhāna);近因是名色(nāmarūpa),因心须依靠心所与色法而生起。
在阿毗达摩论里,心被细分为八十九种心,或更细的一百廿一心。心是一连串相续而又剎那生灭的心,因为时间极短而且难以察觉以致使我们认为它是一个‘个体’。
依阿毗达摩论的分法,心依地(bhūmi)而分为欲地,色地和无色地的世间地,以及出世间地。
因为这些地方是心的活动地。三界虽与诸地相符,但是各界的心并不一定出现在相符的地,比如色界心与无色界心也可在欲地生起,而欲界心也可在色地与无色地生起。一界之心通常出现在与它相符的地,任何造业的心(善或不善)也倾向使造业者投生在相符的生存地,可知心对界与地的密切关系。
在[相应部22.56]佛说:“ 诸比丘!何为识蕴?有六种,对色相的意识,对声音的意识,对香味的意识,对味道的意识,对触觉的意识,对意境的意识。”
在[中部43]记载:“ 诸比丘!诸受、想、行、互为关连,並非不关连,难以分割,难以分别。因为一个人在感受时,同时有想念;一个人在想念时,同时有意识(的活动)。”
诸识可分别为六:
(1)眼识(cakkhu-viññāna)。
(2)耳识(sota-viññāna)。
(3)鼻识(ghana-viññāna)。
(4)舌识(jivha-viññāna)。
(5)身识(kaya-viññāna)。
(6)意识(mano-viññāna)。
诸识可分别为八十九心或更细的一百廿一心:
(1) 欲界心 (kāmāvacara citta):欲是指(一)能欲,即渴望享受欲乐;(二)所欲,指境,包括颜色、声音、气味、味道、触觉五欲对象。欲地是欲生存地,有十一界,即四恶道,人间与六欲天。共有五十四心。(善心)(24),不善心 (12),无因心 (18)。
(2) 色界心(rūpāvacara citta):这是指与色地相关的心,或与色界禅相关的禅那(jhāna)心。色界禅是以专注于色法目标而得的,比如安般念(呼吸),或白遍,或地遍等,依这些目标而证得的广大心是色界心。共有十五心。色界善心(5),色界果报心(5),色界唯作心(5)。
(3) 无色界心(arūpāvacara citta):这是与无色地相关的心,或与无色界禅相关的禅那心。无色界禅是以专注于无色法目标而得的,比如无边虚空等,依这些目标而证得的广大心是无色界心。共有十二心。无色界善心(4),无色界果报心(4),无色界唯作心(4)。
(4) 出世间心(lokuttaracitta):上面的三种是世间心。世间是指情世间(satta loka),器(物质)世间(okāsa loka)和行法世间(samkhāra loka)(指名色法,或五蕴);超越这些有为的法界的心,以涅盘为对象的是出世间心。共有八心。若依寻、伺、喜、乐、舍心各分四道与四果就有四十心。道心 (4或20),果心 (4或20)。
识蕴生起的现在因是‘名色’,名是指与识相应的受、想、行三蕴;色是指依处色及目标(内色与外色)。识蕴的灭是离所接触之境或触境不动心,当阿罗汉入涅盘时五蕴灭尽,识也灭尽。
在[相应部.犍度篇.第二无常品]世尊说:“识是无常,以识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缘所生起之识,如何是有常耶?”
在[相应部.犍度篇.第三重担品]世尊说:“若识之灭、息、没者,则苦灭、病息、老死没。”
在[杂阿含109经]中舍利弗对六十位比丘的开示如下:“云何见识即是我?谓六识身。眼识、耳、鼻、舌、身、意识身。于此六识身,一一见是我,是名识即是我。(把六识身当做我。)
云何见识异我?见色是我,识是我所。见受、想、行是我,识是我所,是名识异我 。(把色、受、想、行当做我,识是我所有。)
云何见我中识?谓色是我,识在中住。受、想、行是我,识在中住,是名我中识。(识在色、受、想、行中。)
云何识中我?谓色是我,于识中住,周遍其四体。受、想、行是我,于识中住,周遍其四体,是名识中我 。(色、受、想、行在识中。)”
这执取的范围根据上经与[相应部,蕴相应]里佛陀的开示指出各有十一种。“过去、现在、未来、内、外、粗、细、劣、胜、远、十一种识是识取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