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次第与识的灭尽---1
死的次第与识的灭尽---1
法增比丘撰
凡夫的死
凡是生下来的都将会死,死后随其所造业,各自受生去。佛说:“业是土地,心是种子,渴爱是水分;有情为无明所矇蔽,为渴爱所缚,将会导至投生到另一个低等,中等,或上等的生命界。”([中部3:76])
在[杂阿含760经]里佛说:“世有三法: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何等为三?谓老、病、死。” 而死是凡夫最不可喜、最不可愛、最不可念的。
在[别译杂阿含67经]里佛说:“尔时波斯匿王,於闲靜处,作是思惟,世有三法:一者可憎,二不可愛,三不可追念。何谓可憎?所谓老也。何谓不可爱?所谓病也。何谓不可追念?所谓死也。波斯匿王,思惟是已,即從坐起,往诣佛所,頂礼佛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於靜处,作是思惟,世有三法:一者可憎,二者不可爱,三者不可追念。何谓可憎?所谓老也。何谓不可爱?所谓病也。何谓不可追念?所谓死也。佛告王曰:如是。如是。此三种法,实如王言。
佛言大王:世间若无此三,佛不出世,亦不说法,以有此三故,佛出世为众说法。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王车严饰盛 庄挍甚奇妙
久故色毀败 如身必归老
实法无衰老 展转相付故
咄哉老賊恶 端正殊妙色
汝能坏败也 设寿滿百年
必入于死径 病來夺其力
老将付与死 是故常乐禅
捡心勤精进 了知生边际
胜彼魔军众 度有生死岸”
佛来生在人中,为众说法,而不去生在天上,或其他世界,就是因为人中的老病死是可憎、不可愛、不可追念的。
在[杂阿含670经]里佛说:“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力。何等为四?谓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如上说。若比丘成就此四力者。得离五恐怖。何等五?谓不活恐怖.惡名恐怖.众中恐怖.死恐怖.恶趣恐怖。是名五恐怖。”
我们天天在造作众多恶业,极少善业,当老病死来时,我们真的是心中恐怖,无可救药,无可怙恃,找不到可逃避处。
正如[别译杂阿含86经]里佛对一位不修善的婆罗门说的:“尔时有一老婆罗门,年耆根熟,先於往日,多造众恶,极为粗弊,毀犯所禁,不信福善,不先作福,临終之时,无所依止,往诣佛所,问讯佛已,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我於往日,多造众恶,极为粗弊,毀犯所禁,不能修福,又不修善,亦复不能先作福德,临終之时,无所依止。佛言:实如汝语。老婆罗门言:善哉瞿昙!当为我说,使我长夜获於安乐,得义得利。佛言:实如汝说,汝於往日,身口意业,不作善行,毀犯禁戒,不修福德,不能先造(福德),临命終時,无所怙恃,汝於今者,实为衰老,先造众罪,所作粗恶,不造福業,不修善行,不能先造,可畏之时,所归依处,比如有人,将欲死时,思愿逃避,入善舍宅,以自救护,如是之事,都不可得,是故今当身修善行,意口亦然,若三业善,临終之时,即是舍宅,可逃避处。”
我们不要以为人老了,不能修善,归依三宝即是大善,再修福德,才是临命終之时,心能依止的。不然临終心若恐慌,为恶业所催,自然堕落在恶趣,无可救药。
死的次第
根据[摄阿毘达摩义论]---[摄离路分别品第五]所载:众生有“四种死与结生(patisandhi)的次第,死是命根被切断,众生的死因有四种:
1.由于寿命已尽,
2.由于业力已尽,
3.由于寿、业两者俱尽,
4.由于毁坏业而致死的,这是非时死。
众生在死的时候,由于其本身的业力,在六个根门的任何一门之中现起以下三种相之一:
1.业(kamma)---过去所造的善恶业,导至下世(后有)的业,这能导至下世的结生。
2.业相(kammanimitta)---将成熟导至下世投生至何处的善恶业,或见到他以前造业时曾见到的色相等的业相。
3.趣相(gatinimitta)---或见到下世(后有)当得忍受(苦、乐)的去处的趣相。
他的意识便住于那现起的业、业相或趣相(所缘tādarammana),依照将要成熟之业的染净,及依照将得到生有之处,他的心相续,数数转起(āvajjana),强大的倾向于该所缘;依随这些所缘而使新的业,如重新造作般出现在他的意门。
临终之人,在他的心路(dvāravithi)之末,或在有分(bhavanga)(有bhava生命。分,成分。)灭尽之时,他的死亡心生起之后就灭尽,死亡心灭尽之后,结生心立刻生起,执取同样的所缘,或有所依或无所依,而住于后有(新的一世)。因为它是受‘无明随眠’(avijjānusaya)的缠缚,以‘渴爱随眠’(tanhānusaya)为根本而造业所生;因为它把前生的业有与后生的业有连接起来,所以称为‘结生’的意识(patisandhicitta),为相应法所执取,是俱生法的主要住处,而成为轮回生命的先导者。
众生的结生(patisandhi)
临终者的死亡的路心(心路cittavithi),由于意门转起迟缓的缘故,只有五个速行心(javana)的剎那;如果是由于现于意门的现在所缘而死亡的,则结生、有分也取得现在所缘。那些在欲界结生的所缘,是由六个根门的任何一门取得现在与过去所缘的业相与趣相。但业只是意门识取过去的所缘,所有这一切的欲界结生的所缘法,皆是有限的。趣相可以是现在或过去所缘,如地狱众生的号叫,或天界的音乐和香味等。
色界结生的所缘是概念,所以必定是业相。无色界结生的所缘是概念或广大心,所以也必定是业相。无想有情的生起是命根九法聚,所以是‘色结生’。无色界有情是‘非色结生’(名结生)。其余的有情是‘色非色结生’(色与名结生)。
众生死后有四种结生:
1.恶趣结生---有地狱界、畜生界、饿鬼界与阿修罗众四种,是欲界的恶趣地(apāya bhūmi)。
2.欲界善趣结生---有人、四大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与他化自在天七种,是欲界的善趣地。以上这十一种称为‘欲善趣地’(kāmasugati bhūmi)。
3.色界结生---有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是‘初禅地’。少光天、无量光天与光音天,是‘二禅地’。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是‘三禅地’。广果天、无想有情天、净居天,是‘四禅地’,色界地有十六种天,其中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与色究竟天,是‘净居地’或五阿那含天。以上这十六种称为‘色界地’(rūpāvacara bhūmi)
4.无色界结生---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与非想非非想处地,是‘无色界地’(arūpāvacara bhūmi)的四种。
在欲界中,四恶趣、人与苦处阿修罗的寿量,是没有定数的。四大天王的寿量,是五百岁的天寿,合人间的寿量为九百万岁。从此三十三天的寿量是四大王天的四倍。夜摩天的寿量是三十三天的四倍。兜率陀天的寿量是夜摩天的四倍。化乐天的寿量是兜率陀天的四倍。他化自在天的寿量是化乐天的四倍。
初禅的异熟心,在初禅地中,转起结生、有分、死。如是第二禅异熟心与第三禅异熟心,在第二禅地转起结生、有分、死。第四禅异熟心,在第三禅地转起结生、有分、死。第五禅异熟心,在第四禅地转起结生、有分、死。无想有情,唯是色而结生,在结生之后的生活与死的时候,亦唯是色的活动与灭。这六种名为色界结生。
色界天中,梵众天的寿量是一劫的三分之一,梵辅天的寿量是半劫,大梵天的寿量是一劫,少光天的寿量是二劫,无量光天的寿量是四劫,光音天的寿量是八劫,少净天的寿量是十六劫,无量净天的寿量是三十二劫,遍净天的寿量是六十四劫,广果天的无想有情天的寿量是五百劫。无烦天的寿量是一千劫,无热天的寿量是二千劫,善现天的寿量是四千劫,善见天的寿量是八千劫,色究竟天的寿量是一万六千劫。
初无色等的异熟心,在初无色等地中,如其次第,转起、结生、有分、死。此等四个名为无色结生。
无色界天中,生于空无边处天的寿量是二万劫,生于识无边处天的寿量是四万劫,生于无所有处天的寿量是六万劫,生于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寿量是八万四千劫。
1.在色界结生的所缘,只是假设的业相。同样的在无色界结生的所缘,根据情况,是上二界的(业相)与假设的业相。
2.无想天的有情只有命九法结生而生,因此称他们(无想有情)为‘色结生者’。
3.无色界的有情为‘无色结生者’。
4.其余的有情为‘色与无色的结生者’。
这些结生者,在结生心灭了之后,以同样的所缘,转起一个相似心,犹如河流流动一般不断地生起,直到死亡心的生起。在没有路心生起的时候,因为它是生命的主要部分,名为‘有分相续的意识’,最后在死的时候死亡心生起而后灭尽。此后再结生等,犹如车轮,次第展转转起(āvajjana)。众生随其所作业,除了上述的四处,别无趣向之处。能够认识这点,是要有正见的。
1.死后堕地狱
在[杂阿含1233经]里记载:“舍卫国有长者,名摩诃男(Mahanama),命终无有儿息。波斯匿王以无子,无亲属之财,悉入王家。波斯匿王(King Pasenadi)日日挍阅财物,身蒙尘土,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大王!从何所来?身蒙尘土,似有疲惓。波斯匿王白佛:世尊!此国长者摩诃男,命终有无子之财,悉入王家,瞻视料理,致令疲劳,尘土坌身,从其舍来。佛问波斯匿王:彼摩诃男长者大富多财耶?波斯匿王白佛:大富。世尊!钱财甚多,百千巨亿金钱宝物,况复余财。世尊!彼摩诃男在世之时,粗衣恶食,如上广说。佛告波斯匿王:彼摩诃男过去世时,遇多迦罗尸弃辟支佛,施一饭食,非净信心,不恭敬与,不自手与,施后变悔。言:此饭食自可供给我诸仆使,无辜持用,施于沙门。由是施福,七反往生三十三天,七反生此舍卫国中最胜族姓,最富钱财。以彼施辟支佛时,不净信心,不手自与,不恭敬与,施后随悔故,在所生处,虽得财富,犹故受用粗衣、粗食、粗弊卧具、屋舍、车乘、初不尝得上妙色、声、香、味、触、以自安身。复次,大王!时,彼摩诃男长者杀其异母兄,取其财物,缘斯罪故,经百千岁,堕地狱中,彼余罪报生舍卫国,七反受身,常以无子,财没入王家。大王!摩诃男长者今此寿终,过去(布)施(福)报(耗)尽。于此身,以彼悭贪,于财放逸,因造过恶,于此命终已,堕地狱受极苦恼。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摩诃男长者命终已,入地狱受苦痛耶?佛言:如是,大王!已入地狱。”
世上那些愚痴的人天天所造的恶业,积集如山,你想死后还能去到什么地方呢?造什么业才会去到地狱呢?即是造十恶业:(1)身行重的杀盗邪淫恶业,(2)口行重的妄语恶口两舌恶业,(3)意行重的贪瞋痴恶业,(4)意念起于无后世的断见,(5)意念起于灵魂不灭的常见,(6)意念起无因见,(7)意念起无造业者的邪见,(8)意念起于无三宝无圣人的邪见,(9)意念起于断常的边见,(10)不知报恩。(见[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2.死后堕畜生
在[杂阿含908经 ]里佛对战斗活聚落主说:“佛告聚落主:为战斗活,有三种惡邪:若身、若口、若意。以此三种惡邪因缘,身坏命終,得生善趣箭降伏天者,无有是处。佛告聚落主:若古昔战斗活耆年宿士,作如是见、作如是说,若诸战斗活,身被甲冑,手執利器,命敌先登,堪能方便摧伏怨敌,以是因缘,生箭降伏天者,是則邪见,邪见之人,应生二处,若地狱趣、若畜生趣。”
在[中阿含.兜调经]里记载婆罗门死后堕在畜生趣为狗,把生前所藏珍宝交还给儿子的故事:“一时佛在舍卫国。国中有一婆罗门名曰‘兜调’,有子名曰‘谷’。兜调为人急弊常喜骂詈,身死还自为其家作狗子,名曰‘骡’。其子谷者爱是狗子为着金锁,床卧常以氍氀毾氈,食以金盘美食。......谷问佛:是狗于我何等耶?佛言:不须问,闻者令汝不乐。谷言:听为我说之。佛言:说者令汝瞋怒。谷言:不敢瞋,愿欲闻之。佛言:是汝父兜调也。谷言:我父兜调在世时,明经、道经不作狗。佛言:但坐所知,自贡高故作狗耳。汝欲知审是汝父不?还归于家语狗言:汝审是我父兜调者?当于故器中食。汝审是我父者?当还于故处卧。汝审是我父者?先时所有珍宝藏物当示我处。谷即还归呼狗言:骡汝审是我父兜调者,当食是食,狗即食其食。谷复言:骡汝审是我父者,当卧故处,狗即卧故处。谷复言:骡汝审是我父者,先时所有珍宝藏物当示我处,狗即以口指床右,足下以前两足爬地示之,谷即掘骡所爬地,得珍宝琦物甚众多。” 因邪见而生在地狱和畜生趣的人实是多的不可胜数。
造什么业才会去做畜生呢﹖即是造十恶业:(1)身行中恶业,(2)口行中恶业,(3)意行中恶业,(4)从贪烦恼起诸恶业,(5)从瞋烦恼起诸恶业,(6)从痴烦恼起诸恶业,(7)毁骂众生,(8)恼害众生,(9)布施不净物,(10)邪淫。以上十业,得畜生报。(见[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3.死后堕饿鬼
在生于鬼趣的众生当中,目犍连的母亲作饿鬼是最著名的故事。
在《杂阿含509经》里曾提到大目犍连尊者和勒叉那尊者,从耆阇崛山(Gijjhakūta)下来,到王舍城(Rājagaha)托钵时,看到一个夜叉(大身鬼)在空中奔走,只剩下一副骷髅,后边有秃鹰,鸢等鸟追逐着他啄食,他的骨肉离散,发出极其痛苦的声音。大目犍连以此告知世尊,佛说他曾见过,但是不说,因为怕众人不信,众人若不信佛,会长夜不利和痛苦。佛接着说这个夜叉是以前王舍城的屠牛夫,死后生地狱中,在地狱中经过百千万岁后,其残余的罪业生为夜叉,继续受杀生之报。
在《杂阿含523经》里记载大目犍连尊者所见的淫妇鬼。本为波羅奈城淫妇,过去世时,有比丘於迦叶佛所出家,彼女人以不清淨心请彼比丘,比丘直心受请,不解其意,女人瞋恚,以不淨水洒比丘身,因为这样的罪,生在地狱中受無量苦,地狱余罪,得此鬼身,继续受苦。
在《杂阿含530经》里记载大目犍连尊者,所见到的一位在迦叶佛(Kassapa)时作恶比丘的夜叉,全身燃烧着,衣也燃烧,被火焰包围着,在空中奔走发出痛苦之声。
造什么业才会去做饿鬼呢﹖即是造十恶业:(1)身行轻恶业,(2)口行轻恶业,(3)意行轻恶业,(4)多贪,(5)恶贪,(6)嫉妒,(7)邪见,(8)爱着资生物,即便命终,(9)饥饿而死,(10)枯渴而死。(见[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谈这些饿鬼夜叉的事不是闲聊,而是用来唤醒我们的愚痴与邪见,凡夫常自以为是,以不见为不实之邪见,来衡量事情。我们不晓得我们的眼睛,所能见到的范围极为有限,军事上在晚上用红外线来探查敌人就是一例,很多人以为见不到鬼就认为没有鬼的存在。
法增比丘撰
凡夫的死
凡是生下来的都将会死,死后随其所造业,各自受生去。佛说:“业是土地,心是种子,渴爱是水分;有情为无明所矇蔽,为渴爱所缚,将会导至投生到另一个低等,中等,或上等的生命界。”([中部3:76])
在[杂阿含760经]里佛说:“世有三法: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何等为三?谓老、病、死。” 而死是凡夫最不可喜、最不可愛、最不可念的。
在[别译杂阿含67经]里佛说:“尔时波斯匿王,於闲靜处,作是思惟,世有三法:一者可憎,二不可愛,三不可追念。何谓可憎?所谓老也。何谓不可爱?所谓病也。何谓不可追念?所谓死也。波斯匿王,思惟是已,即從坐起,往诣佛所,頂礼佛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於靜处,作是思惟,世有三法:一者可憎,二者不可爱,三者不可追念。何谓可憎?所谓老也。何谓不可爱?所谓病也。何谓不可追念?所谓死也。佛告王曰:如是。如是。此三种法,实如王言。
佛言大王:世间若无此三,佛不出世,亦不说法,以有此三故,佛出世为众说法。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王车严饰盛 庄挍甚奇妙
久故色毀败 如身必归老
实法无衰老 展转相付故
咄哉老賊恶 端正殊妙色
汝能坏败也 设寿滿百年
必入于死径 病來夺其力
老将付与死 是故常乐禅
捡心勤精进 了知生边际
胜彼魔军众 度有生死岸”
佛来生在人中,为众说法,而不去生在天上,或其他世界,就是因为人中的老病死是可憎、不可愛、不可追念的。
在[杂阿含670经]里佛说:“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力。何等为四?谓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如上说。若比丘成就此四力者。得离五恐怖。何等五?谓不活恐怖.惡名恐怖.众中恐怖.死恐怖.恶趣恐怖。是名五恐怖。”
我们天天在造作众多恶业,极少善业,当老病死来时,我们真的是心中恐怖,无可救药,无可怙恃,找不到可逃避处。
正如[别译杂阿含86经]里佛对一位不修善的婆罗门说的:“尔时有一老婆罗门,年耆根熟,先於往日,多造众恶,极为粗弊,毀犯所禁,不信福善,不先作福,临終之时,无所依止,往诣佛所,问讯佛已,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我於往日,多造众恶,极为粗弊,毀犯所禁,不能修福,又不修善,亦复不能先作福德,临終之时,无所依止。佛言:实如汝语。老婆罗门言:善哉瞿昙!当为我说,使我长夜获於安乐,得义得利。佛言:实如汝说,汝於往日,身口意业,不作善行,毀犯禁戒,不修福德,不能先造(福德),临命終時,无所怙恃,汝於今者,实为衰老,先造众罪,所作粗恶,不造福業,不修善行,不能先造,可畏之时,所归依处,比如有人,将欲死时,思愿逃避,入善舍宅,以自救护,如是之事,都不可得,是故今当身修善行,意口亦然,若三业善,临終之时,即是舍宅,可逃避处。”
我们不要以为人老了,不能修善,归依三宝即是大善,再修福德,才是临命終之时,心能依止的。不然临終心若恐慌,为恶业所催,自然堕落在恶趣,无可救药。
死的次第
根据[摄阿毘达摩义论]---[摄离路分别品第五]所载:众生有“四种死与结生(patisandhi)的次第,死是命根被切断,众生的死因有四种:
1.由于寿命已尽,
2.由于业力已尽,
3.由于寿、业两者俱尽,
4.由于毁坏业而致死的,这是非时死。
众生在死的时候,由于其本身的业力,在六个根门的任何一门之中现起以下三种相之一:
1.业(kamma)---过去所造的善恶业,导至下世(后有)的业,这能导至下世的结生。
2.业相(kammanimitta)---将成熟导至下世投生至何处的善恶业,或见到他以前造业时曾见到的色相等的业相。
3.趣相(gatinimitta)---或见到下世(后有)当得忍受(苦、乐)的去处的趣相。
他的意识便住于那现起的业、业相或趣相(所缘tādarammana),依照将要成熟之业的染净,及依照将得到生有之处,他的心相续,数数转起(āvajjana),强大的倾向于该所缘;依随这些所缘而使新的业,如重新造作般出现在他的意门。
临终之人,在他的心路(dvāravithi)之末,或在有分(bhavanga)(有bhava生命。分,成分。)灭尽之时,他的死亡心生起之后就灭尽,死亡心灭尽之后,结生心立刻生起,执取同样的所缘,或有所依或无所依,而住于后有(新的一世)。因为它是受‘无明随眠’(avijjānusaya)的缠缚,以‘渴爱随眠’(tanhānusaya)为根本而造业所生;因为它把前生的业有与后生的业有连接起来,所以称为‘结生’的意识(patisandhicitta),为相应法所执取,是俱生法的主要住处,而成为轮回生命的先导者。
众生的结生(patisandhi)
临终者的死亡的路心(心路cittavithi),由于意门转起迟缓的缘故,只有五个速行心(javana)的剎那;如果是由于现于意门的现在所缘而死亡的,则结生、有分也取得现在所缘。那些在欲界结生的所缘,是由六个根门的任何一门取得现在与过去所缘的业相与趣相。但业只是意门识取过去的所缘,所有这一切的欲界结生的所缘法,皆是有限的。趣相可以是现在或过去所缘,如地狱众生的号叫,或天界的音乐和香味等。
色界结生的所缘是概念,所以必定是业相。无色界结生的所缘是概念或广大心,所以也必定是业相。无想有情的生起是命根九法聚,所以是‘色结生’。无色界有情是‘非色结生’(名结生)。其余的有情是‘色非色结生’(色与名结生)。
众生死后有四种结生:
1.恶趣结生---有地狱界、畜生界、饿鬼界与阿修罗众四种,是欲界的恶趣地(apāya bhūmi)。
2.欲界善趣结生---有人、四大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与他化自在天七种,是欲界的善趣地。以上这十一种称为‘欲善趣地’(kāmasugati bhūmi)。
3.色界结生---有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是‘初禅地’。少光天、无量光天与光音天,是‘二禅地’。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是‘三禅地’。广果天、无想有情天、净居天,是‘四禅地’,色界地有十六种天,其中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与色究竟天,是‘净居地’或五阿那含天。以上这十六种称为‘色界地’(rūpāvacara bhūmi)
4.无色界结生---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与非想非非想处地,是‘无色界地’(arūpāvacara bhūmi)的四种。
在欲界中,四恶趣、人与苦处阿修罗的寿量,是没有定数的。四大天王的寿量,是五百岁的天寿,合人间的寿量为九百万岁。从此三十三天的寿量是四大王天的四倍。夜摩天的寿量是三十三天的四倍。兜率陀天的寿量是夜摩天的四倍。化乐天的寿量是兜率陀天的四倍。他化自在天的寿量是化乐天的四倍。
初禅的异熟心,在初禅地中,转起结生、有分、死。如是第二禅异熟心与第三禅异熟心,在第二禅地转起结生、有分、死。第四禅异熟心,在第三禅地转起结生、有分、死。第五禅异熟心,在第四禅地转起结生、有分、死。无想有情,唯是色而结生,在结生之后的生活与死的时候,亦唯是色的活动与灭。这六种名为色界结生。
色界天中,梵众天的寿量是一劫的三分之一,梵辅天的寿量是半劫,大梵天的寿量是一劫,少光天的寿量是二劫,无量光天的寿量是四劫,光音天的寿量是八劫,少净天的寿量是十六劫,无量净天的寿量是三十二劫,遍净天的寿量是六十四劫,广果天的无想有情天的寿量是五百劫。无烦天的寿量是一千劫,无热天的寿量是二千劫,善现天的寿量是四千劫,善见天的寿量是八千劫,色究竟天的寿量是一万六千劫。
初无色等的异熟心,在初无色等地中,如其次第,转起、结生、有分、死。此等四个名为无色结生。
无色界天中,生于空无边处天的寿量是二万劫,生于识无边处天的寿量是四万劫,生于无所有处天的寿量是六万劫,生于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寿量是八万四千劫。
1.在色界结生的所缘,只是假设的业相。同样的在无色界结生的所缘,根据情况,是上二界的(业相)与假设的业相。
2.无想天的有情只有命九法结生而生,因此称他们(无想有情)为‘色结生者’。
3.无色界的有情为‘无色结生者’。
4.其余的有情为‘色与无色的结生者’。
这些结生者,在结生心灭了之后,以同样的所缘,转起一个相似心,犹如河流流动一般不断地生起,直到死亡心的生起。在没有路心生起的时候,因为它是生命的主要部分,名为‘有分相续的意识’,最后在死的时候死亡心生起而后灭尽。此后再结生等,犹如车轮,次第展转转起(āvajjana)。众生随其所作业,除了上述的四处,别无趣向之处。能够认识这点,是要有正见的。
1.死后堕地狱
在[杂阿含1233经]里记载:“舍卫国有长者,名摩诃男(Mahanama),命终无有儿息。波斯匿王以无子,无亲属之财,悉入王家。波斯匿王(King Pasenadi)日日挍阅财物,身蒙尘土,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大王!从何所来?身蒙尘土,似有疲惓。波斯匿王白佛:世尊!此国长者摩诃男,命终有无子之财,悉入王家,瞻视料理,致令疲劳,尘土坌身,从其舍来。佛问波斯匿王:彼摩诃男长者大富多财耶?波斯匿王白佛:大富。世尊!钱财甚多,百千巨亿金钱宝物,况复余财。世尊!彼摩诃男在世之时,粗衣恶食,如上广说。佛告波斯匿王:彼摩诃男过去世时,遇多迦罗尸弃辟支佛,施一饭食,非净信心,不恭敬与,不自手与,施后变悔。言:此饭食自可供给我诸仆使,无辜持用,施于沙门。由是施福,七反往生三十三天,七反生此舍卫国中最胜族姓,最富钱财。以彼施辟支佛时,不净信心,不手自与,不恭敬与,施后随悔故,在所生处,虽得财富,犹故受用粗衣、粗食、粗弊卧具、屋舍、车乘、初不尝得上妙色、声、香、味、触、以自安身。复次,大王!时,彼摩诃男长者杀其异母兄,取其财物,缘斯罪故,经百千岁,堕地狱中,彼余罪报生舍卫国,七反受身,常以无子,财没入王家。大王!摩诃男长者今此寿终,过去(布)施(福)报(耗)尽。于此身,以彼悭贪,于财放逸,因造过恶,于此命终已,堕地狱受极苦恼。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摩诃男长者命终已,入地狱受苦痛耶?佛言:如是,大王!已入地狱。”
世上那些愚痴的人天天所造的恶业,积集如山,你想死后还能去到什么地方呢?造什么业才会去到地狱呢?即是造十恶业:(1)身行重的杀盗邪淫恶业,(2)口行重的妄语恶口两舌恶业,(3)意行重的贪瞋痴恶业,(4)意念起于无后世的断见,(5)意念起于灵魂不灭的常见,(6)意念起无因见,(7)意念起无造业者的邪见,(8)意念起于无三宝无圣人的邪见,(9)意念起于断常的边见,(10)不知报恩。(见[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2.死后堕畜生
在[杂阿含908经 ]里佛对战斗活聚落主说:“佛告聚落主:为战斗活,有三种惡邪:若身、若口、若意。以此三种惡邪因缘,身坏命終,得生善趣箭降伏天者,无有是处。佛告聚落主:若古昔战斗活耆年宿士,作如是见、作如是说,若诸战斗活,身被甲冑,手執利器,命敌先登,堪能方便摧伏怨敌,以是因缘,生箭降伏天者,是則邪见,邪见之人,应生二处,若地狱趣、若畜生趣。”
在[中阿含.兜调经]里记载婆罗门死后堕在畜生趣为狗,把生前所藏珍宝交还给儿子的故事:“一时佛在舍卫国。国中有一婆罗门名曰‘兜调’,有子名曰‘谷’。兜调为人急弊常喜骂詈,身死还自为其家作狗子,名曰‘骡’。其子谷者爱是狗子为着金锁,床卧常以氍氀毾氈,食以金盘美食。......谷问佛:是狗于我何等耶?佛言:不须问,闻者令汝不乐。谷言:听为我说之。佛言:说者令汝瞋怒。谷言:不敢瞋,愿欲闻之。佛言:是汝父兜调也。谷言:我父兜调在世时,明经、道经不作狗。佛言:但坐所知,自贡高故作狗耳。汝欲知审是汝父不?还归于家语狗言:汝审是我父兜调者?当于故器中食。汝审是我父者?当还于故处卧。汝审是我父者?先时所有珍宝藏物当示我处。谷即还归呼狗言:骡汝审是我父兜调者,当食是食,狗即食其食。谷复言:骡汝审是我父者,当卧故处,狗即卧故处。谷复言:骡汝审是我父者,先时所有珍宝藏物当示我处,狗即以口指床右,足下以前两足爬地示之,谷即掘骡所爬地,得珍宝琦物甚众多。” 因邪见而生在地狱和畜生趣的人实是多的不可胜数。
造什么业才会去做畜生呢﹖即是造十恶业:(1)身行中恶业,(2)口行中恶业,(3)意行中恶业,(4)从贪烦恼起诸恶业,(5)从瞋烦恼起诸恶业,(6)从痴烦恼起诸恶业,(7)毁骂众生,(8)恼害众生,(9)布施不净物,(10)邪淫。以上十业,得畜生报。(见[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3.死后堕饿鬼
在生于鬼趣的众生当中,目犍连的母亲作饿鬼是最著名的故事。
在《杂阿含509经》里曾提到大目犍连尊者和勒叉那尊者,从耆阇崛山(Gijjhakūta)下来,到王舍城(Rājagaha)托钵时,看到一个夜叉(大身鬼)在空中奔走,只剩下一副骷髅,后边有秃鹰,鸢等鸟追逐着他啄食,他的骨肉离散,发出极其痛苦的声音。大目犍连以此告知世尊,佛说他曾见过,但是不说,因为怕众人不信,众人若不信佛,会长夜不利和痛苦。佛接着说这个夜叉是以前王舍城的屠牛夫,死后生地狱中,在地狱中经过百千万岁后,其残余的罪业生为夜叉,继续受杀生之报。
在《杂阿含523经》里记载大目犍连尊者所见的淫妇鬼。本为波羅奈城淫妇,过去世时,有比丘於迦叶佛所出家,彼女人以不清淨心请彼比丘,比丘直心受请,不解其意,女人瞋恚,以不淨水洒比丘身,因为这样的罪,生在地狱中受無量苦,地狱余罪,得此鬼身,继续受苦。
在《杂阿含530经》里记载大目犍连尊者,所见到的一位在迦叶佛(Kassapa)时作恶比丘的夜叉,全身燃烧着,衣也燃烧,被火焰包围着,在空中奔走发出痛苦之声。
造什么业才会去做饿鬼呢﹖即是造十恶业:(1)身行轻恶业,(2)口行轻恶业,(3)意行轻恶业,(4)多贪,(5)恶贪,(6)嫉妒,(7)邪见,(8)爱着资生物,即便命终,(9)饥饿而死,(10)枯渴而死。(见[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谈这些饿鬼夜叉的事不是闲聊,而是用来唤醒我们的愚痴与邪见,凡夫常自以为是,以不见为不实之邪见,来衡量事情。我们不晓得我们的眼睛,所能见到的范围极为有限,军事上在晚上用红外线来探查敌人就是一例,很多人以为见不到鬼就认为没有鬼的存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