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盘是有觉知吗?

涅盘是有觉知吗?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涅盘的意义

涅盘(Nibbana)是什么呢?它是四究竟法之一(其它是二十八色法、五十二心所与八十九心),它是无为法。它是与世间相背而行,它是出世间,亦即是熄灭了世间的火,贪瞋痴三毒或三垢之火,它是渴爱的熄灭。涅盘,它和五蕴一样,也是一种法,只是它是非缘所生之法,是无為法,是不生不灭的,阿毗达摩论称它为究竟法(paramattha,parama究竟,attha,真实法)。

巴利圣典对涅盘的解释如下:涅盘是彻底断绝贪爱;放弃它,摒弃它,远离它,从它得解脱。(《初转法轮经》)佛对罗陀说:罗陀,爱尽实是涅盘。(《相应部》卷三)佛对舍利弗这么说:此五取蕴根除与舍弃欲贪,即是苦灭。(《中部》第廿八经)比丘们!一切有为无为法中,无贪最上。就是说:远离憍慢,断绝渴想,根除执着,续者令断,熄灭贪爱,离欲,寂灭,涅盘。(《增支部》卷二)

在《经集》5.7《乌波湿婆问经》中乌波湿婆问:「我将去到那里?识还否存在?我是消失了还是健康地存在?」佛说:「如风熄灭火,空寂无可名,牟尼除我执,离相亦离名。」又说:「彼灭色无有,论彼无依据,诸相无有时,诸辩、论亦无。」

在《杂阿含490经》(同[相应部. 阎浮车相应1经])中阎浮车(Jambukhadaka)问舍利弗:「云何为涅盘者?舍利弗言:涅盘者,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涅盘。」贪瞋痴等的烦恼的灭尽无余,就是涅盘。涅盘没有意识,涅盘等於意识的灭尽,有一个人在有意识的状况,那是在三界里头,不是涅盘,不过一个解脱者若是色身还在,仍然会在有意识的活动,虽未到般涅盘,但已是解脱。虽然这话可能跟上述的舍利弗的话似乎有矛盾,但我们必须分辨清楚,名法的涅盘(解脱vimutti)与名色法灭尽的澈底般涅盘(Nibbana),涅盘者,不再受生死。

在《自说经》中佛言:「非地、非水、非火、非风、非无限空间、非无限意识、非空无一物、----- 非此世、非彼世、非此彼二世、非日月之界。」

在《小部。感兴语》及《长部》卷一中指出:此中没有地、水、火、风四大种,长、宽、麤、细、善、恶、名(受、想、行、识)、色(四大及四大造色)、等等观念也一样摧破无遗,无此世间亦无他世间,无来无去亦无停留,不死不生亦无根尘。

在《杂阿含962经》佛告婆蹉:「见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作如是知,如是见已。于一切见、一切受、一切生、一切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断灭、寂静、清凉、真实,如是等解脱。比丘!生者不然,不生亦不然。我亦如是说。色已断已知。受、想、行、识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无复生分,于未来世,永不复起。若至东方、南、西、北方,是则不然,甚深广大,无量无数永灭。」

根据缘灭法则: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愁、悲 、苦、忧 、恼 灭, 如是灭了这整堆苦,这就是涅盘,没有了六根,没有了名色,没有了识,没有了造作,也没有了无明。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无复生分,于未来世,永不复起。

涅盘有两种:有余涅盘(Sopadisesanibbana)及无余涅盘(Anupa-disesanibbana),有余是指阿那含果已断五下分结,但未断五上分结,死后生到净居天(阿那含天),在那里修习圆满,不还来人间,在那里般涅盘。有余涅盘有五种:中般涅盘(antarāparinibbāyī)、生般涅盘(upahacca parinibbāyī)、行般涅盘(sasankhāra parinibbāyī)、无行般涅盘(asankhāra-parinibbāyī)、和上流色究竟(上流般涅盘)(uddhamsota-akanittha-gāmī) 。它是指证悟三果者,若不能在有生之年证得阿罗汉果的话,就会因其所开发的根性(信、勤、念、定、慧),而生在相当的五阿那含天(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在那得般涅盘。无余涅盘就像正等觉佛与阿罗汉们,今生就解脱者。涅盘不管是有餘或无餘涅盘,都是指贪嗔痴的熄灭,有餘无餘只是表示阿罗汉是在世或入灭,而不是说涅盘有两种。

我们不必等到死时才到达涅盘,佛与阿罗汉圣者在活着的时候就已到达。因此世罗长老尼才说:「不出离世,独处何益?徒享欲乐,勿至后悔。诸欲如刀柱,诸蕴断头台,汝呼为欲乐,今不为我喜。喜悦随处排,打碎痴暗块,波旬!如是汝当知,恶者!汝为我所败。」阿逸多长老说:「我无死恐怖,无生命欲念。正知有正念,舍此积集身。」婆破长老说:「见者见见者,亦见未见者,然而未见者,两者皆不见。」南岳怀让参六祖慧能说:「说似一物即不中。」永嘉玄觉禅师说:「游江海,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这些是解脱身心的境界,若徒然浪费口舌辩论,争得面红耳赤,于修行无补,却多造绮语恶业,不能生慧。

我们若还未到达,实应加倍努力。佛要进入大般涅盘的结语:「诸位比丘! 我要提醒各位:一切因缘和合法必将会败坏的,各位不要放逸,应当努力求进步!」

涅盘后还有五蕴吗?

在《杂阿含104经》里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尊者舍利弗就座,洗足已,语焰摩迦比丘:汝实作如是语,我解知世尊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耶?
焰摩迦比丘白舍利弗言:实尔,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云何焰摩迦,色為常耶?為非常耶?
答言:尊者舍利弗,无常。
復问:若无常者,是苦不?  
答言:是苦!
復问: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寧於中见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受、想、行、识亦復如是。
復问:云何,焰摩迦!色是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受、想、行、识是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问:云何,焰摩迦!异色有如来耶?异受、(异)想、(异)行、(异)识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问:色中有如来耶?受、想、行、识中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问:如来中有色耶?如来中有受、想、行、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问:非色、(非)受、(非)想、(非)行、(非)识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如是。焰摩迦!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汝云何言我解知世尊所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為时说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问:焰摩迦!先言我解知世尊所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云何今復言非耶?
焰摩迦比丘言:尊者舍利弗!我先不解、无明故,作如是恶邪见说。闻尊者舍利弗说已,不解、无明,一切悉断。
復问:焰摩迦!若復问,比丘!如先恶邪见所说,今何所知见一切悉得远离,汝当云何答?
焰摩迦答言:尊者舍利弗!若有来问者,我当如是答,漏尽阿罗汉色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寂静、清凉、永没。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有来问者,作如是答。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焰摩迦比丘!汝应如是答,所以者何?漏尽阿罗汉色无常,无常者是苦,苦无常,苦者,是生灭法。受、想、行、识亦復如是。
尊者舍利弗说是法时,焰摩迦比丘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证得初果)。」

所以如来是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或是阿罗汉也一样)我们为了这问题若只在文字上转,就算我们在活生生的佛面前,我们还把他当成‘佛’或‘如来’,而不知如来不是色,不是受、想、行、识。如来不是异色,不是异受、异想、异行、异识。如来不在色中,不在受、想、行、识中。如来不在非色中、亦不在非受、非想、非行、非识中。那活生生的在面前的又是谁呢?是‘佛的业’在进行着吧了。

涅盘有觉知吗?

根据《阿毗达摩论》里的分析,证悟的阶段应该是在造善业,而平常我们的心路过程多是在造恶业;至于离心路过程则是有分,是不知道,或失念,缺乏正念,它不是禅宗的无念,所以证悟应是在安止定心路过程的刹那,也即是在有分心,有分波动,有分断,意门转向,遍作心,近行心,随顺心,种姓心,道心,果心的刹那;证果是在随顺心,种姓心,道心,果心的刹那,一生就灭。虽然很多证悟者都说无念,但证悟是世间法,它一定是圣者的道果心。它不是凡夫的有分心,有分波动,有分断,意门转向,领受心,推度心,确定心,七个速行心,彼所缘心,有分心的刹那,这速行心是凡夫造业的阶段。

今代的美国巴利圣典大翻译者坦尼沙罗尊者(Thanissaro)说:“涅盘的境界并非无觉知”(“When you know for yourselves...’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Pali Suttas”---“Second, the dimension of the Deathless is not devoid of awareness(涅盘的境界并非无觉知), although the awareness here must by definition lie apart from the consciousness included in the five aggregates of fabricated experience.‘(虽然这境界必在五蕴的经验之外)),他所引的经文是:("Monks, that dimension should be known where the eye (vision) stops and the perception (mental noting) of form fades. That dimension should be known where the ear stops and the perception of sound fades... where the nose stops and the perception of aroma fades... where the tongue stops and the perception of flavor fades... where the body stops and the perception of tactile sensation fades... where the intellect stops and the perception of idea/phenomenon fades: That dimension should be known."— 《相应部SN 35.117》。原文载于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lib/authors/thanissaro/authenticity.html

《相应部SN 35.117》的经文是:「比丘!当眼不看而眼识不起时,对这种境界须知。当耳不听而耳识不起时,对这种境界须知。当鼻不嗅而鼻识不起时,对这种境界须知。当舌不尝而舌识不起时,对这种境界须知。当身不触而身识不起时,对这种境界须知。当意不想而意识不起时,对这种境界须知。」)

他的言论引发许多辩论。我们最好仔细对经文加以探讨,以息众疑。这种涅盘的境界是指贪瞋痴三毒之火的熄灭,每个修行人到那个阶段都会知道,若一个人从污染的心修到清净,那会不知?但涅盘不是有或没有了觉知。

郁多罗长老在证道时说:「我识知诸蕴,我根绝渴爱,我修习觉支,达诸漏灭尽。我识诸蕴,解除欲缠,修习觉支,无漏涅盘。」(《长老偈161-162》)郁多罗长老识知诸蕴,根绝渴爱,修习觉支,诸漏灭尽。在《相应部.犍度篇.第二无常品》佛说:「识是无常,以识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缘所生起之识,如何是有常耶?」在《相应部.犍度篇.第三重担品》世尊说:「若识之灭、息、没者,则苦灭、病息、老死没。」由此可知涅盘不是有或没有了觉知。

《中部49梵天请经》里提到正见的生起,无特徵、无终极、周遭光明的意识,不参与地之坚硬、水之流动、火之光明、风之推动、天神之神性等等一切的一切(即放弃一切的十八界)。以破除婆伽梵天所生的常见(邪见):「我实为常也、为恒也、为永住也、为独存也、为不变之法也,实为不生、不老、不死、不灭、不转生、而无其他比此更殊胜之出离也。」

现在让我们来看《中部49 梵天请经》里佛陀对梵天婆伽的说法:「梵天!对地,我由地证知地,于此时,我不于地而想地是我所,证知:地非我,地非我所,我非地所,我非地,我不生“地是我”想已,我不重视地,不取着地为实有也!梵天!如是对于证智,我与你实不相等,何况你是劣智者;然而,我实比你为胜也。

梵天!我对水,我由水证知水,于此时,我不于水而想水是我所,证知:水非我,水非我所,我非水所,我非水,我不生“水是我”想已,我不重视水,不取着水为实有也!梵天!如是对于证智,我与你实不相等,何况你是劣智者;然而,我实比你为胜也。

梵天!我对火,我由火证知火,于此时,我不于火而想火是我所,证知:火非我,火非我所,我非火所,我非火,我不生“火是我”想已,我不重视火,不取着火为实有也!梵天!如是对于证智,我与你实不相等,何况你是劣智者;然而,我实比你为胜也。

梵天!我对风,我由风证知风,于此时,我不于风而想风是我所,证知:风非我,风非我所,我非风所,我非风,我不生“风是我”想已,我不重视风,不取着风为实有也!梵天!如是对于证智,我与你实不相等,何况你是劣智者;然而,我实比你为胜也。

梵天!我对生物,我由生物证知生物,于此时,我不于生物而想生物是我所,证知:生物非我,生物非我所,我非生物所,我非生物,我不生“生物是我”想已,我不重视生物,不取着生物为实有也!梵天!如是对于证智,我与你实不相等,何况你是劣智者;然而,我实比你为胜也。

梵天!我对天神,我由天神证知天神,于此时,我不于天神而想天神是我所,证知:天神非我,天神非我所,我非天神所,我非天神,我不生“天神是我”想已,我不重视天神,不取着天神为实有也!梵天!如是对于证智,我与你实不相等,何况你是劣智者;然而,我实比你为胜也。

梵天!我对生主,我由生主证知生主,于此时,我不于生主而想生主是我所,证知:生主非我,生主非我所,我非生主,我不生“生主是我”想已,我不重视生主,不取着生主为实有也!梵天!如是对于证智,我与你实不相等,何况你是劣智者;然而,我实比你为胜也。

梵天!我对梵天,我由梵天证知梵天,于此时,我不于梵天而想梵天是我所,证知:梵天非我,梵天非我所,我非梵天,我不生“梵天是我”想已,我不重视梵天,不取着梵天为实有也!梵天!如是对于证智,我与你实不相等,何况你是劣智者;然而,我实比你为胜也。

梵天!我对光音天,我由光音天证知光音天,于此时,我不于光音天而想光音天是我所,证知:光音天非我,光音天非我所,我非光音天,我不生“光音天是我”想已,我不重视光音天,不取着光音天为实有也!梵天!如是对于证智,我与你实不相等,何况你是劣智者;然而,我实比你为胜也。

梵天!我对偏净天,我由偏净天证知光音天,于此时,我不于偏净天而想偏净天是我所,证知:偏净天非我,偏净天非我所,我非偏净天,我不生“偏净天是我”想已,我不重视偏净天,不取着偏净天为实有也!梵天!如是对于证智,我与你实不相等,何况你是劣智者;然而,我实比你为胜也。

梵天!我对广果天,我由广果天证知广果天,于此时,我不于广果天而想广果天是我所,证知:广果天非我,广果天非我所,我非广果天,我不生“广果天是我”想已,我不重视广果天,不取着广果天为实有也!梵天!如是对于证智,我与你实不相等,何况你是劣智者;然而,我实比你为胜也。

梵天!我对阿毗浮天(无烦天Aviha?),我由阿毗浮天证知阿毗浮天,于此时,我不于阿毗浮天而想阿毗浮天是我所,证知:阿毗浮天非我,阿毗浮天非我所,我非阿毗浮天,我不生“阿毗浮天是我”想已,我不重视阿毗浮天,不取着阿毗浮天为实有也!梵天!如是对于证智,我与你实不相等,何况你是劣智者;然而,我实比你为胜也。

梵天! 我对一切,我由一切证知一切,于此时,不于一切而想一切是我所,我已证知,无有“一切”、无有“于一切”、无有“依一切”、无有“一切为我所有者也”之想,我不重视一切,不取着一切为实有也!。梵天!如是对于证智,我与你实不相等,何况你是劣智者;然而,我实比你为胜也。

... (最后佛驳斥魔王而说明涅盘的真理)恶魔!如来之诸漏、诸杂染,带来诸后有、不幸、苦报,及未来之生、老、死,皆已舍彼等,连根断之,如断头之多罗树,后归于非有,为不复生之法;恶魔!犹如断头之多罗树不能再成长;如是,恶魔,如来之诸漏、诸杂染,带来后有、不幸、苦报,及未来之生老死,皆已舍彼等,连根断之,如断头之多罗树,于后归于非有,为不复生之法也。」由此可知涅盘没有了一切世间人的所有,这觉知是五蕴的所有,涅盘那来的觉知呢?由此可知涅盘不是有或没有了觉知。

在灭尽定里,佛说修到灭尽定的行者一定般涅盘,我们可以知道,‘识’是没有作用。佛进入大涅盘时是进入色界四禅而后般涅盘的,而不是入无色界的任何一个定境而入般涅盘的,为什么呢?在色界四禅定,色界定都还有色蕴,只是色蕴定着,没有动作,就没造业。名法的受想行识蕴也是定着,没起识知的作用。但是正念觉知是存在的,没觉知就是死人啦,所以佛入色界四禅定,依正念舍弃五蕴而入般涅盘。由此可知涅盘不是有或没有了觉知。

在 《小部.自说经.第八品.波吒离村人品》里:「世尊知此已,彼时唱偈:「诸比丘!此处(涅盘)无地、水、火、风、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无此世他世,月日亦皆无。诸比丘!我对此:不言来、亦不言去、不言住、亦不言死生。彼处无依护,无转生,无缘境处。我云此為苦之尽。」「难见為无我,真谛见不易。智人识破爱,彼见无何物。」「诸比丘!无生亦无物,无造亦无作。诸比丘!若无生、无有、无造作者,则所生、所有、所造、所作者,当不出现。诸比丘!无生、无有、无造、无作為者故,生者、有者、能造者、作為者当不出现。」「有依止者有转动,无依止者无转动。若无转动有轻安,若有轻安无有喜,若无有喜无去来,若无来去无死生,若无死生无此世,亦无他世之两者,两者之中皆无有,此即成為苦之尽。」由此可知涅盘不是有或没有了觉知。

《杂阿含122经》「佛告罗陀:於色染著缠绵,名曰眾生。於受、想、行、识染著缠绵,名曰眾生。 」(同《相应部23.2》) 眾生对五蕴总是染著缠绵,佛不对五蕴染著缠绵,由此可知涅盘不是有或没有了觉知。

「诸比丘,色是坏法。彼色灭涅盘是不坏法。受、想、行、识是坏法,彼识灭涅盘是不坏法。」 《杂阿含51经》佛欣乐涅盘,如何会再去要色、受、想、行、识坏法。舍弃五蕴,由此可知涅盘不是有或没有了觉知。

「时。阿支罗迦叶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狐疑,不由他知、不因他度。於正法、律心得无畏,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度。我從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寿作优婆塞,证知我。…时,阿支罗迦叶辞世尊去不久,為护犊牸牛所触杀。...佛告诸比丘,彼已见法、知法、次法、不受于法,已般涅盘。」《杂阿含302经》由此可知涅盘不是有或没有了觉知。

《杂阿含62经》里佛陀解释说:「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愚痴无闻凡夫无慧无明,於五受阴生我见系著,使心系著而生贪欲。比丘!多闻圣弟子有慧有明,於此五受阴不為见我系著。使心结缚而起贪欲。

云何愚痴无闻凡夫无慧无明,於五受阴见我系著,使心结缚而生贪欲。比丘!愚痴无闻凡夫无慧无明,见色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如是愚痴无闻凡夫无慧无明,於五受阴说我系著,使心结缚而生贪欲。

比丘!云何圣弟子有慧有明,不说我系著,使结缚心而生贪欲。圣弟子不见色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识,不见是我、异我、相在。如是,多闻圣弟子有慧有明,於五受阴不见我繫著,使结缚心而生贪欲。若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正观皆悉无常。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正观皆悉无常。」放下五蕴就是涅盘,由此可知涅盘不是有或没有了觉知。

涅盘,或作般涅盘,本来是指吹灭的状态,引申為寂灭、灭度、圆寂。它是离一切五蕴的运作,何来觉知呢?但是修行的人从污染到清净,一定是步步觉知的,到了涅盘,就舍了五蕴,不能说有或没有觉知了,因此佛说:「对这种境界须知。」(《相应部SN 35.117》)这才是佛话的意思。

法增比丘,台湾台北,26/12/2010
愿众生安乐!
欢迎翻印,请先联络作者。请勿删改。
dhammavaro@163.com
http://chinesetheravadabuddhists.community.officelive.com/中华南传上座部佛友协会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learning-buddhism 学习佛法
http://ti-sarana.blogspot.com 皈依三宝
http://buddha-middle-path.blogspot.com/ 佛陀中道
http://tw.myblog.yahoo.com/dhammadhatu佛陀中道
http://buddhist-practice.blogspot.com 修习佛法
http://dhammavaro.blog.163.com/ 学习南传佛法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南传佛教回向文

南传常用偈诵

身体的32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