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众的修行---3

在家众的修行---3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7.佛随念

随念世尊是如来、阿罗汉、等正觉、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1的功德。随念佛能得近行定。

佛对释子摩诃男言∶「 若比丘在于学地,求所未得,上升进道,安隐涅盘。彼于尔时,当修六念,乃至进得涅盘。譬如饥人,身体羸瘦,得美味食,身体肥泽。如是,比丘住在学地,求所未得,上升进道,安隐涅盘,修六随念,乃至疾得安隐涅盘。

随念佛是∶「谓圣弟子念如来事。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圣弟子如是念时,不起贪欲缠,不起瞋恚,愚痴心。其心正直,得如来义,得如来正法;于如来正法,于如来所,得随喜心;随喜心已,欢悦;欢悦已,身猗息(轻安);身猗息已,觉受乐;觉受乐已,其心定;心定已,彼圣弟子于凶崄众生中,无诸罣阂(罣碍),入法流水(进入佛法修行),乃至涅盘。」(《杂阿含931经》)由此可知随念佛的功德能至涅盘,这是随信行2乃至信解脱阿罗汉3。

佛具有无尽及卓越的美德,独自无师自证,断除一切烦恼缠结,意识完全净化,无有任何污垢,值得人天的崇敬。他完全觉悟三界众生轮回的真相,自证无上正等正觉。我们的导师具足八种自在(世间、法、名声、福严、欲、精勤、变大、变小),明行具足,三学圆满。善逝度过轮回苦海,到达无忧的彼岸。佛陀具足正语,善巧开导众生。世尊透澈明瞭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真相,自调御并善于调伏具善根者。他是人天的无上导师,福德圆满。佛的智慧广阔无涯,慈悲于一切众生,他的一切美德无以伦比。佛陀展示给我们知道的是,他从凡夫修习十波罗蜜圆满而成正觉,他慈悲教化一切,引导众生同证圆满菩提。佛的化身已不可思仪,他无上智慧证得的法身更是匪人所思。

8. 法随念

随念法是世尊善说、自见、无时的(超越时间概念)、来见的、引导的、智者各自证知的;这些教法与九出世间法应常予以随念。随念法能证得近行定。在《大般涅槃经》里佛对阿难陀说∶「阿难!汝等当自为洲,汝等当自归依,勿他归依。当以法为洲,以法为归依。阿难!不论是现在,或是在我死后,作为我的弟子,要能自为洲,要能以法为洲,和以法為依止。.....若他们能夠用心修行,将会得最高的解脱。」

《杂阿含931经》里佛对释子摩诃男言∶「复次。圣弟子念于法事,世尊法、律,现法能离生死炽然,不待时节,通达现法,缘自觉知。圣弟子如是念法者,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法所熏,升进涅盘。」这是指随法行者4能得涅盘。

9. 僧随念

这是随念圣僧伽的功德。世尊的声闻众是善行道的(良好地修行佛法),世尊的声闻众是正直行道的(直接地修行佛法),世尊的声闻众是真理行道的(正确地修持佛法以求脱离苦),世尊的声闻众是正当行道的(适当地依教奉行,修习清净梵行),即四双八辈贤圣,所应(应虔诚礼敬)、奉迎(应热忱欢迎)、供养(应布施供养)、承事(应合什敬礼并伺候左右),是世间无上的福田。随念僧亦能得近行定。

在《杂阿含931经》里佛对释子摩诃男言∶「复次。圣弟子念于僧事,世尊弟子善向,正向,直向,诚向,行随顺法。有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此是四双八辈贤圣,是名世尊弟子僧。净戒具足,三昧具足,智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所应奉迎,承事供养,为良福田。圣弟子如是念僧事时,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僧所熏,升进涅盘。」这是念僧的随信行和随法行,乃至涅盘。

这四双八辈有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初果),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此是四双八辈贤圣,是名世尊弟子僧。向须陀洹断五下分结的前三结,即戒禁取,疑,身见。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为我体。」 (《相应部》見相应2.4)「因有识,由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此是世间,此我应于死后有,常、恒、永住,为不变易之法。」(《相应部》見相应3.8)

「诸比丘!圣弟子于如是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于苦集断疑惑,于苦灭断疑惑,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初果),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相应部》見相应3.15)

向斯陀含断五下分结的後二结粗的贪与瞋。向阿那含断五下分结的後二结细的贪与瞋。向阿罗汉断五上分结的色爱,无色爱,掉悔,我慢,无明。这四双八辈贤圣是世尊弟子僧。净戒具足,定三昧具足,智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所以应当奉迎,承事供养,为世间的良福田。

10. 戒随念

随念自己之戒德,持戒实无毁、无穿、无污点、无杂、自在、智者所赞、无所触(不为爱与见所触,亦不为人责难),令起于定。随念戒能得近行定,但它能令近行定、安止定、道定与果定生起。

11. 施随念

常随念布施,得离悭垢,常自手施,乐行舍法,具足等施。

12. 天随念

随念诸天之德,以及自己所具的信、戒、施、闻、舍、慧等之德,如此独处禅思诸天如四大天王、三十三天(仞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乐天、梵众天等等的天界,诸天神因为具备信、戒、施、闻、舍、慧等,得于命终之后生于天上,我亦具这样的信、戒、施、闻、舍、慧等德,心无贪、瞋、痴的缠缚,正直并镇伏了五盖,于一剎那生起五禅支(寻、伺、喜、轻安、一心)而能证得近行定。天随念的修行者常为诸天所爱护,若不证得更高果位,来世亦能生于善趣。

《杂阿含931经》里佛对释子摩诃男言∶「圣弟子如是念天事者,不起贪欲、瞋恚、愚痴、其心正直,缘彼诸天。彼圣弟子如是直心者,得深法利,得深义利,得彼诸天饶益随喜;随喜已,生欣悦;欣悦已,身猗息(随念安般念);身猗息已,觉受乐;觉受乐已,得心定;心定已,彼圣弟子处凶崄众生中,无诸罣阂(障碍),入法水流,念天所熏故,升进涅盘。」这是指因随念诸天的功德而心生欣悦,於是渐渐修行,乃至涅盘。这在《相应部.诸天相应》里有详细的记载。

每个人造业而受报,又随重业或隨习气或随臨终时忆念一生所为,再去轮回。因此修行人应常修习随念佛、随念法及随念僧。佛指示心中害怕的释子摩訶男(Mahanama)说:「尔时,释氏摩诃男來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此迦毘罗卫国安隱丰乐,人民炽盛,我每出入時,众多羽從,狂象、狂人、狂乘常与是俱,我自恐与此诸狂俱生俱死,忘於念佛、念法、念比丘僧。我自思惟,命终之时,当生何处?

佛告摩诃男:莫恐,莫怖。命终之后,不生恶趣,终亦无恶。譬如大树,顺下、顺注、顺输,若截根本,当堕何处?摩诃男白佛:随彼顺下、顺注、顺输。佛告摩诃男:汝亦如是,若命终时,不生恶趣,终亦无恶,所以者何?汝已长夜修习念佛、念法、念僧。若命终时,此身若火烧,若棄塚间,风飘日曝,久成尘末,而心意识久远长夜正信所熏,戒、施、闻、慧所熏,神识上昇,向安乐处,未來生天。」(《杂阿含930经》)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南传佛教回向文

南传常用偈诵

身体的32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