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2

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2
法增比丘

烦恼的生起---攀缘四识住

烦恼的生起是非常迅速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六个根门一直是开着的,每一天外头有千千万万的六尘或六境接触这六个根门,我们的心一直在起起落落,有时喜,有时忧,有时愁,有时嗔恨,有时贪著,有时又痴的可笑。这种种心态佛陀在[大念处经]里把它们归纳为触、受、想、思、爱、寻、伺。

以贪欲的生起来说,这是因为五根接触五尘时,心识对可爱之境产生的贪着。这在[杂阿含752经]里佛说:「佛告迦摩:欲谓五欲功德,何等为五?谓眼识明色可爱、可意、可念,长养欲乐,如是,耳、鼻、舌、身、识触可爱、可意、可念,长养欲乐;是名为欲。然彼非欲,于彼贪著者,是名为欲。」因接触境之后心中所生的思念,对这思念常去引欲是贪欲,为何去思念它呢?这是因为对所触境的爱乐。

人的心生起欲的过程,佛在[杂阿含64经]中解释的很清楚,那就是心(识)在接触到境时连续发生的四个心意的路程(四识住):那就是: 识住→攀缘→爱乐增进→广大生长。

「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无我无我所,二俱非当生,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色识住,色攀缘,色爱乐增进,广大生长。于受、想、行、识住,(受想行识)攀缘,爱乐增进,广大生长。比丘,(受想行)识于此处,若来若去若住,若起若灭,(爱乐)增进,广大生长。

(愚痴无闻凡夫于不应恐畏之处生起恐畏,原本是无我,不属于我的,而生起恐畏,这是因为对境攀缘而生起四识住:对色触境时识留住,对色攀缘,对色生起爱乐,增进,广大生长。受、想、行、识也一样。识在这几个地方,若来若去若住,若起若灭,攀缘,(爱乐)增进,广大生长。)

若作是说,更有异法,识若来若去若住,若起若灭,若(爱乐)增进,广大生长者。但有言说,问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所以者何?比丘离色界贪已,于色意生缚亦断,于色意生缚断已,攀缘亦断,识不复住,无复(爱乐)增进,广大生长,受想行界离贪已,于受、想、行、意生缚亦断。受、想、行、意生缚断已,攀缘亦断,识无所住,无复 (爱乐)增进,广大生长。

(如果你说,还有其他的原因,使到识若来若去若住,若起若灭,攀缘,(爱乐)增进,广大生长。这是因为你不知道,愚痴,思惟不正确的。这是如何的呢?当比丘离于色界的贪著后,对于色相意念生起的系缚也就断了,对于色相意念生起的系缚断后,攀缘也就断了,识就不能停住,就不能(爱乐)增进,广大生长。受、想、行、识也一样。)

识无所住故不增长,不增长故无所为作,无所为作故则住,住故知足,知足故解脱,解脱故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盘。

(识无所住的原故就不增长,不增长的原故就无所造作,无所造作的原故则住于无造作,住故知足,知足故解脱,解脱故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就自知涅盘。)」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南传佛教回向文

南传常用偈诵

身体的32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