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离、离欲、与灭尽---1


厌离、离欲、与灭尽---1
--修行的次第--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修行从凡夫到圣人有不同的层次,佛陀在不同的地方对不同根性的人说不同层次的修法。归纳有以下几种:

1.修习厌离、离欲、与灭尽。如在《杂阿含28经》中佛说:「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盘。」先要认识三界和诸苦,才能生厌离,生起出离之心,然后才去找苦的原因,修习离欲和断除欲望,最后尽除对五蕴的执著,亲证涅盘。

在[杂阿含209经]里佛说:「世尊告诸比丘:有六触入处,云何为六?眼触入处,耳触入处、鼻触入处、舌触入处、身触入处、意触入处。沙门、婆罗门,于此六触入处,集、灭、味、患、离不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去我法、律远,如虚空与地。...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於此眼触入处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如实知见者。不起诸漏,心不染著,心得解脫。是名初触入处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於未來世永不复起,所谓眼识及色。...於耳、鼻、舌、身、意觸入处非我、非异我、不相在。作如是如实知见者。不起诸漏、心不染著,心得解脫,是名比丘六触入处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於未來世永不复生,所谓意识及法。」

在《杂阿含279经》中佛说:「眼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修习、不执持,于未来世必受苦报。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愚痴无闻凡夫眼根见色,执受相,执受随形好,任彼眼根趣向不律仪,执受住,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以漏其心。此等不能执持律仪,防护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如是于六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执持、不修习,于未来世必受苦报。」我们若不下工夫在六触入处学习调服欲贪,关闭根门,守护根门,修习佛法,执持心念,断欲贪,越欲贪的话,那么我们将无从灭除苦,及於未來世永不复生出来。

2.修习调服欲贪、断欲贪、越欲贪。 如在《杂阿含42经》中佛说:「谓于色(受想行识)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受想行识)离。如是色(受想行识)离如实知。」这是对五蕴法修习调服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最后尽除对五蕴的执著,亲证涅盘。「放弃、消灭爱欲与对此五蕴之身的贪求,就是苦的止息。」(《舍利弗语》,《中部》卷一)

如何达到这殊胜的道与果智呢?这要从八方面观修五蕴法(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1)如何观它是‘病’呢?因为它是由诸缘和合而得维持,身体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是病的根本。(2)如何观它是‘痈’呢?因为它是与苦痛相应,常流烦恼之不净,由生、老、病、死的膨胀,成熟,及破坏的缘故。(3)如何观它是‘刺’呢?因为它是肉里的刺,甚难取出,生起逼恼之苦。(4)如何观它是‘杀’呢?因为它是魔之使者,能断除生命的根。(5)如何观它是‘无常’呢? 因为它的结果不是‘常’的,而是开始时由众缘支持才生出来,到后时因为他缘离去才灭绝之缘故。(6)如何观它是‘苦’呢?因为它是被生灭所逼恼,是苦的基地。(7)如何观它是‘空’呢?因为它是没有主人、没有住者、没有作者、没有受者、没有决意者之故。(8)如何观它是‘非我’呢?因为它是非自己、非主宰者、非控制者的缘故。

3.修习心解脱、慧解脱、和俱解脱。如在《杂阿含1经》中佛说:「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说心解脱。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修观无常的行者,若欲自证,只要自观身,波罗蜜成熟,破除对身体的邪见,灭除疑惑与戒禁取,就能自证初果;若再減弱贪欲和瞋恚就能证二果或三果。若正观触境时心解脱于喜贪及瞋恚,自证三果。

在《杂阿含710经》解释:「圣弟子清净信心,专精听法者,能断五法,修习七法,令其满足。何等为五?谓贪欲盖、瞋恚、睡眠、掉悔、疑,此盖则断。何等七法?谓念觉支、择法、精进、猗、喜、定、舍觉支,此七法修习满足净信者,谓心解脱。智者谓慧解脱。贪欲染心者,不得、不乐。无明染心者,慧不清净。是故,比丘!离贪欲者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若彼比丘离贪欲,心解脱,得身作证。离无明,慧解脱。是名比丘断爱缚、结、慢无间等,究竟苦边。」比丘离贪欲,心解脱,得身作证,证三果。离无明,慧解脱,证四果。

俱解脱阿罗汉,在《中阿含.大因经》解释:「阿难!有八解脱。云何为八?色观色,是谓第一解脱。复次,内无色想外观色,是谓第二解脱。复次,净解脱身作证成就游,是谓第三解脱。复次,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处,是无量空处成就游,是谓第四解脱。复次,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是无量识处成就游,是谓第五解脱。复次,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处,是无所有处成就游,是谓第六解脱。复次,度一切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是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是谓第七解脱。复次,度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想,知灭解脱,身作证成就游,及慧观诸漏尽知,是谓第八解脱。阿难!若有比丘彼七识住及二处知如真,心不染著,得解脱。及此八解脱,顺逆身作证成就游,亦慧观诸漏尽者,是谓比丘阿罗诃,名俱解脱。」这是从修定下手的行者,顺逆观缘起,慧观诸漏尽,得四果。

本文只是就第一种的“修习厌离、离欲、与灭尽”的层次来讨论修行。

厌离的思惟

要修行解脱道,先要认识自己的条件。当我们思惟佛所说的关于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的道理后,我们才能生起信心,进入圣道。做人要是能修梵行,堪受佛法,要能相信三界轮回时所遭受的各种苦痛是真实的。

1.三界轮回的苦痛

众生存在的世界,可以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个界,佛陀以他卓越的天眼通与宿命通,肯定多生轮回的存在,并以此教诫弟子们,这绝不是迷信。

有一次佛对众比丘说法,说众生无始以来,长久轮回;一位比丘问佛,世尊您可以譬喻来解释吗?于是佛对他说,比如世人寿命百岁,早上忆念三百劫,中午忆念三百劫,晚上忆念三百劫,如此日日忆念劫数,百年之后命终,还不能忆念穷尽劫数,因此我们久远以来轮回无量劫数,长夜受苦,苦楚无量。

去到地狱,刀山油镬折磨;生饿鬼中,食物难以下咽,累劫滴水难得;生畜生中,恒被啖杀。轮回无量劫数,积骨成山,高于毘富罗山(喜马拉雅山);髓血成流,多于四大海水。无始以来,长久轮回;不知受苦了多长的时间。因此佛说应当精勤,断除三界诸有,不要无休止的造业下去。(见《杂阿含950经》)

在《杂阿含938经》中佛指出,我们从无始以来,生死流转受苦所流的血泪,比四大海洋的海水还要多。「佛告诸比丘:于意云何?恒河流水,乃至四大海,其水为多,为汝等长夜轮转生死,流泪为多?诸比丘白佛:如我解世尊所说义,我等长夜轮转生死,流泪甚多,过于恒水及四大海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等长夜轮转生死,流泪甚多,非彼恒水及四大海(能比)。所以者何?汝等长夜丧失父母,兄弟,姊妹,宗亲,知识,丧失钱财,为之流泪,甚多无量。汝等长夜弃于冢间,脓血流出,及生地狱,畜生,饿鬼,诸比丘!汝等从无始生死,长夜轮转,其身血泪(所流)甚多无量。」

佛悲痛地道出轮回的苦:「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比丘!譬如狗子系柱,彼系不断,长夜绕柱,轮回而转。如是,比丘!愚夫众生不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长夜轮回,顺色而转。如是不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长夜轮回,顺识而转。诸比丘!随色转,随受转,随想转,随行转,随识转。随色转故,不脱于色。随受、想、行、识转故,不脱于识。以不脱故,不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杂阿含266经》。)

三界犹如火宅,不得安乐。「世常燃烧中,有何可喜乐?汝常在暝暗,何不求光明」(《南传法句经新译》,146偈。)「是诸众生,未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而为三界火宅所烧,何由能解佛之智慧?汝等莫得乐住三界火宅,勿贪麤弊色声香味触也。若贪着生爱,则为所烧。」(《法华经》,譬喻品第三。)三界是众生轮回的地方,我们应当对三界有正确的认识,知道它是系缚,是我们长久受苦之处,所以要决心从中出离。我们为无明所盖,贪爱结使所系,不知五蕴的生灭性质与过患,也不知出离。如此,我们随着色相而转,随着感受而转,随着想念而转,随着诸行而转,随着意识而转,不能超越五蕴,不能脱离生死流转。佛说纵欲是卑俗的,是平民所喜爱,世人沉迷而不知出离。欲界有众多欲望,多欲为苦,出离为净;色有定中乐,但出定后烦恼仍未断,出离为寂;无色界虽长期在定中,甚至到非想非非想天仍未能脱离轮回之苦,故出离为妙,灭尽为乐。

2.思惟八难八非时

此外要能修行梵行还得克服八种困难与八种非时,这在《中阿含》的《八难经》里提道:
(1)彼人尔时生地狱中,是谓人行梵行第一难第一非时。
(2)彼人尔时生畜生中,是谓人行梵行第二难第二非时。
(3)生饿鬼中,是谓人行梵行第三难第三非时。
(4)生长寿天中,是谓人行梵行第四难第四非时。
(5)生在边国夷狄之中,无信无恩无有反复,若无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谓人行梵行第五难第五非时。
(6)彼人尔时虽生中国,而聋哑如羊鸣,常以手语,不能知说善恶之义,是谓人行梵行第六难第六非时。
(7)彼人尔时虽生中国,不聋不哑,不如羊鸣,不以手语,又能知说善恶之义,然有邪见及颠倒见,如是见如是说,无施无斋无有咒说,无善恶业,无善恶业报,无此世彼世,无父无母,世无真人住至善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是谓人行梵行第七难第七非时。
(8)(佛)不出于世,亦不说法,是谓人行梵行第八难第八非时。

因此要修行还得克服上述的八种难和八种非时,才有机缘听闻佛法。

在《增支部》一支十九经里佛言:「诸比丘 ! 于此阎浮提洲,只有少数之乐园、乐林、乐地与湖泊。而多为险峻悬崖地,难越之河川,茂密之荆棘林,难登之山岭。

如上同理,众生中只有少数人死后再生为人。……或生于天神中。而多于死后生于地狱、傍生与饿鬼中。

如上同理,众生中只有少数天神死后再生为天神。……或生于人中。而多于死后生于地狱、傍生与饿鬼中。

如上同理,众生中只有少数在地狱、傍生与饿鬼中的众生死后再生为天神。……或生于人中。而多于死后生于地狱、傍生与饿鬼中。」要再生为人或天神是极稀有之事

通过这样的思惟,我们才会珍惜人身,知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3.死的思惟

我们还应作死随念的思惟 当我们看到别人死亡时,思惟我们的生命就像风下之灯,随时它都会熄灭。

一个享有大富贵的人亦都死去,有一天我也将会死。凡是生下来的,都会死去,死魔就像斩首官一般,等待着机会毁灭人。生命从生下来那一天起,不曾停留过片刻,像太阳升起后急急的走向日落。生命的现象犹如闪电、水中泡、叶上的朝露、水中痕、像死敌必定要执行杀人的任务一般。没人能躲避的了死亡。

若具有大福德、大智慧与大神通的佛陀都不免于死,何况是我?每一刻我都在逼近死亡,或因吃错食物、或因身内的疾病、或因外来的创伤,一眨眼而已,生命就结束了。

《法集要颂经》有为品第一中说道:「或有在胎殒,或初诞亦亡,盛壮不免死,老耄甘心受,或老或少年,及与中年者,恒被死来侵,云何不怀怖。」「四大聚集身,无常讵久留,地种散坏时,神识空何用?」 死时神识随业而去,就像被魔王牵去一般。

「父母与兄弟,妻子并眷属,无常来牵引,无能救济者?如是诸有情,举动贪荣乐,无常老病侵,不觉生苦恼。」

在北传《法句经》生死品里的偈,很深刻地道出众人对生死的邪见:「自涂以三垢(贪瞋痴),无目(无有智慧)意妄见,谓死如生时(指人死后去到另一世界犹在生时,是常见),或谓死断灭(死后就没了,是断见)。」「三事(命、暖、识)断绝时,知身无所直,命气熅暖识,舍身而转逝。当其死卧地,犹草无所知,观其状如是,但幻而愚贪。」死的时候,谁能来帮我们呢﹖这唯有三宝与我们平时做功课时的观修。

在[增壹阿含经(卷35)(八)] 里佛说:
「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修行死想,思惟死想。
时,彼座上有一比丘白世尊言:我常修行,思惟死想。
世尊告曰:汝云何思惟,修行死想?
比丘白佛言:思惟死想时,意欲存七日,思惟七觉意,於如来法中多所饶益,死后无恨。如是,世尊!我思惟死想。
世尊告曰:止!止!比丘。此非行死想之行。此名为放逸之法。
复有一比丘白世尊言:我能堪任修行死想。
世尊告曰:汝云何修行思惟死想?
比丘白佛言:我今作是念,意欲存在六日,思惟如来正法已,便取命终。此则有所增益,如是思惟死想。
世尊告曰:止!止!比丘。汝亦是放逸之法,非思惟死想也。
复有比丘白佛言:欲存在五日,或言四日、或言三日、二日、一日者。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止!止!比丘。此亦是放逸之法,非为思惟死想。
尔时,复有一比丘白世尊言:我能堪忍修行死想。比丘白佛言:我到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已,还出舍卫城,归所在,入静室中,思惟七觉意而取命终,此则思惟死想。
世尊告曰:止!止!比丘。此亦非思惟,修行死想。汝等诸比丘所说者,皆是放逸之行,非是修行死想之法。
是时,世尊重告比丘:其能如婆迦利比丘者,此则名为思惟死想。彼比丘者,善能思惟死想,厌患此身恶露不净。若比丘思惟死想,系意在前,心不移动,念出入息往还之数,於其中间思惟七觉意,则於如来法多所饶益。所以然者,一切诸行皆空、皆寂,起者、灭者皆是幻化,无有真实。是故,比丘!当於出入息中思惟死想,便脱生、老、病、死、愁、忧、苦、恼。如是,比丘!当知作如是学。」

「阿难!如何观修远离想(virāgasaññā )呢?于此,阿难!比丘前往林中,树下,闲房空地,如是观修:此是寂静,此是殊胜(Etam santam, etam panitam),即是寂止诸行法,放下一切执取(sabbupadhipatinissaggo),灭绝贪爱,无执(virāgo),涅盘(Nibbānan’ti)。阿难!如是观修远离。......阿难!如何观修对世间的厌倦想(sabbaloke anabhiratasaññā)呢?于此,阿难!比丘舍弃对这世间的执著(loke upāyupādānā),舍弃我慢,邪信念(cetaso adhitthāna),以及对这世间的潜在烦恼(bhinivesā-nusayā),不执取它们,放下,不参与(te pajahanto, viramati na upādiyanto)。阿难!如是观修对世间的厌倦。」(济历曼南达经---增支部10.60)

世尊已把话说得这么深刻,应知有生无不死,当要保证自己能在下世去到人天道继续修行,若是做不到,最好是把握现在的有限光阴,今生打好自度的基础。

4.生者皆死

「时,波斯匿王(Pasenadi)有祖母,极所敬重,忽尔命终。……波斯匿王白佛:世尊!极敬重爱恋。世尊!若国土所有象马七宝,乃至国位,悉持与人,能救祖母命者,悉当与之,既不能救,生死长辞,悲恋忧苦,不自堪胜。曾闻世尊所说: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神,生者皆死,无不穷尽,无有出生而不死者,今日乃知世尊善说。……佛告大王:正使婆罗门大姓、剎利大姓、长者大姓,生者皆死,无不死者。正使剎利大王灌顶居位,王四天下,得力自在,于诸敌国无不降伏,终归有极,无不死者。若复,大王!生长寿天,王于天宫,自在快乐,终亦归尽,无不死者。若复,大王!罗汉比丘诸漏已尽,离诸重担,所作已作,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彼亦归尽,舍身涅盘。若复缘觉善调善寂,尽此身命,终归涅盘。诸佛世尊!十力具足,四无所畏,胜师子吼,终亦舍身,取般涅盘!以如是比,大王当知,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神,有生辄死,终归磨灭,无不死者。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一切众生类,有命终归死! 各随业所趣,善恶果自受。
恶业堕地狱,为善上升天,修习胜妙道,漏尽般涅盘。
如来及缘觉,佛声闻弟子,会当舍身命,何况俗凡夫!」(《杂阿含1227经》)

故此要能遇到佛法而开始修行是很稀有的事。我们有幸为人,诸根具足,有正见以及生在尚有佛法的时代,真应该赶快修行。而且生命这么短,一晃眼人就老了,就不见啦,我们在这一生之中到底还在做些什么事呢?佛在《阿含经》里都是在谈修行达到解脱(涅盘),为什么呢?佛慈悲转法轮度众生,就是要我们听完他的开示,赶快下定决心修行解脱。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南传佛教回向文

南传常用偈诵

死随念(Marananuss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