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众的戒


在家众的戒

礼敬世尊,阿罗汉等正觉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从佛制的戒来看,在家戒 (gahattha-sila)是在家男女众所受持的戒,有五戒(pancasila) 、活命八戒(ājiva- atthamaka-sila)、布萨八戒(uposatha-atthaïgasila)等。在家五戒中,杀、盗、邪淫、妄语、饮酒几乎全是因为欲而产生。我们若对欲时时观察思惟,必对佛为何制戒有所省思。佛若不制戒,但说出离欲界,我们若决心要脱离轮回,也会自然而然的,为了出离欲界,为了行为与思想的清净而自己订立戒条来遵守。八正道即是戒定慧三学的开展;正语、正业、正命是戒学,一个佛教徙依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服用酒类及麻醉物;或依八戒,即是前五戒的不邪淫改为不淫,加上不华鬘严饰观听歌舞,不非时食,不坐睡高广床座;奉持八戒者每月在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及月末两天受持。以修戒来克制自己的欲爱乱想。

持戒波罗蜜是以思cetana为主要因素,它还包括三离(离身恶行,离语恶行,离邪见),无贪,无瞋,无痴,念,慧,精进,诸心与心所。戒的相是防护人的身语业,使导向善处;它的作用是防范;它的现起是身语意之清净,当智者省察戒时,会知觉它是清净三业;它的因是惭(羞于作恶)与愧(惧怕作恶),听法是戒的远因。

早上诵完皈依文,就要诵念自己要持守的戒,这包括平常的五戒和六斋日遵守的八戒。一个在家众得到五戒后,就应努力持好它们,若犯戒就忏悔,然后再向比丘师父重新拿戒,或佛前自受。

五戒(pancasila)

在南传佛法的三皈五戒传授上,五戒是这样传的:
我愿学习受持不杀生戒(Pānātipātā veramanī sikkhāpadam samādiyāmi)。
我愿学习受持不偷盗戒(Adinnādānā veramanī sikkhāpadam samādiyāmi)。
我愿学习受持不邪淫戒(Kāmesu micchācārā veramanī sikkhāpadam samādiyāmi)。
我愿学习受持不妄语戒(Musāvādā veramanī sikkhāpadam samādiyāmi)。
我愿学习受持不饮酒戒(Surā meraya majja pamādatthānā veramanī sikkhāpadam samādiyāmi)。

五戒是每一位在家众要受持的戒條,一个人皈依成为佛教徒,就必须努力守好佛所制订的五戒,爱自己的人才会认真去持戒∶

以下让我们来个别讨论;

一.不杀生,对人乃至一切有生命的众生,慈心不杀不伤害,不自作或教人作。杀生須具备五個条件∶对象(有生命的众生),看法(有生命的众生),动机(故意要殺),行(自作或教人作),結果(受害者死亡)。

许多的在家人,因为害怕犯戒,不敢皈依持戒,这样就错过了今生修行的良机一个人若是不小心犯,比如误杀了蚂蚁,要是动念杀它,恶业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是我们须对戒有解。明白造恶业的情况或条件,我们才道是犯戒或不犯戒。若你不能明暸杀生是坏事,是造恶业,那你只要想一想,若是你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你会恐惧而想要逃命,既然你本身这样爱惜自身,那又怎么能够去伤害他人或別的众生呢?

佛在贱民经Vasala Sutta Sn 1.7里告诉事火婆罗门
          「一生或二生(即胎生或卵生), 
            伤害这世间的有情生命;
      对这些有情众生没有慈爱心,  
            这样子的人就是贱民了。」

          「加害及包围          
            乡村与城镇,
      以迫害者闻名:        
      这样子的人就是贱民了。」

我们若是想少病长寿,就应注意不杀生的戒条,不要为了口腹之欲而去杀生,但佛方便允许持戒比丘吃三净肉;即可吃不眼见被杀的动物的肉、不耳听被杀的动物的肉、及不疑为我而被杀的动物的肉。在《经集》小品第二经《荤腥经》里佛说道:「世人不克制欲望,贪求美食,过混杂不凈的生活,信奉虚无,行为不正,思想顽迷;这才是荤腥而非肉食。」在家居士若不能马上断荤食,可以依循这个准则。

为什么呢?杀业须先有动机,而且完整的杀业须具备下面五个条件:(1)动机---有杀害的意念,(2)有生命众生---对方为有情众生,(3)看法---知道他是有情众生,(4)行动---杀害的行为,(5)结果---造成对方死亡。一个人去购买食物时,见到鸡肉而买回家去烹煮来吃,买并没犯杀业。况且买者只是在买鸡肉,不是在买活鸡(有情众生)。虽然有些人辩说若你不去买,鸡农就不会养鸡,鸡就不会被杀了;但这种说法虽有道理,从造业的观点来看买主并无杀业,反而是鸡农与屠宰场犯杀业。

不过现在的农场唯利是图,常灌输给被饲养的动物大量激生素抗生素、廋肉精及其它对人体有害的药品和饲料,因此肉品皆含有大量毒素,实宜食蔬菜瓜果食品农人喷撒大量的有毒杀虫剂,制成的素食品也一样含有毒害的物质在内,故此现在人们消化系统的许多病症,都是因为食用工业食品所造成的关系。

修行是否一定要吃素呢?素食不是佛陀订的戒律,所以修行不一定要吃素。汉传大乘佛教里有许多佛教徒认为不杀生就是等于要素食,这是错误的。一个人若奉行素食為戒律,结果就妨碍了证悟初果(Sotapanna)的机会,它是一种戒禁取见(Silabbatam Paramasa)。佛陀允许比丘众吃三净肉,这在《律藏》中提到:如果一个比丘看见,听见,和怀疑这肉是为他而杀的,他则不能吃。又在《中部. 耆婆迦经》里佛说:耆婆迦(Jivaka)!予又说三种状态可受用肉,三种状态者:即不见(不见杀)、不闻(不闻杀)、无疑(无疑为予杀);此三种状态可受用肉。故此南传佛教国家没有吃素就是这个原因。这是因为如果比丘吃这三种肉就牵涉到杀生。佛陀在世时,提婆达多Devadatta为了分裂僧团而提出了要吃素的戒律,但为佛陀所拒绝了。因为这个吃素的戒律违背了托钵乞食的原则,而且对比丘的修行没有任何正面的意义。

汉传佛教提出不吃肉的话因此就不会杀生或不助他人杀生,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如果吃肉就等於帮助屠夫杀生,那么为了吃素,农夫也要喷洒农药杀虫,赶走动物等等。此外吃肉的人并没有杀动物的的念头,至多是有贪吃肉的念头而已。犯戒的角度来看,犯杀戒需具足五个条件有生命的众生(肉无生命),知道是有生命的众生(知道是肉),杀生的动机(没有),杀生的行动(没有),造成有生命的众生死亡(没有)。上市场去买已经处理好的肉品,或上餐厅吃已经处理好的肉食,都不成问题但是去餐厅点现宰的东西就是杀生了,因为那是亲自去指定宰杀某一只动物鱼虾等。如果一个人心地慈悲怜愍众生决定吃素这是很好的发心或是为了身体健康而吃素,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二.不偷盗,是指不与对他人的财物,于聚落或空地,物主没有给予,而去盗取。凡是有主人的物件,价值超过五钱(五摩沙迦Māsaka約值美元$25(2006年幣值)),物主不给予时不以盗心取用。偷盗須具备個條件∶(1)物品---有主物,2看法---道是有主物,3动机---有盜心,4行动---自手取或教他取,5物值---过五钱,6结果---取离原处。

偷盗是贫穷的主因,我们若是要生活不愁,就要思惟自己,他人乃至政府部门和大企业,都不愿意丧失财物,既然如此,我们就应持不盗戒。何况每一个人和团体的财物都是靠劳力买来的,我们有什么权力去拿别人没给的的财物呢?

佛在贱民经Vasala Sutta Sn 1.7里告诉事火婆罗门
         「他实在只因贪图一点小财,   
            在人们经常出入的道路上,
           杀(人)后夺取(过路人)的那些东西:
           这样子的人就是贱民了。」

三.不邪淫,是指禁止夫妻以外的性行為;八戒的不淫是指完全禁止男女性行為。邪淫須具备四个条件∶(1)对象---女人2知道---清醒3动机---淫,4行动---三道交媾。第三戒根据《梵网经Brahmajala Sutta》和《疑惑度脱 Kangkhavitarani》的论注,列舉具足二个条件∶1性慾的动机。2性器官接触(部、肛門、口)的行动。小诵注Khuddaka-patha》的论注則列出具足个条件∶1性器官。2性慾(上述器官的交合意愿)的动机。3性交的行动。4乐受。

佛在毁灭Parabhava Sutta Sn 1.6里告诉一位讯问的天神:

          「世尊啊!请告诉我们   
            甚麽是第八个自取灭亡的原因?
            沉迷女色、整天酗酒,     
                  又是个好赌鬼;
            他将一切所得挥霍一空, 
            这是自取灭亡的原因。」

          「世尊啊!请告诉我们   
            甚麽是第九个自取灭亡的原因?」
            自己有妻子还不满足,  
                  仍然去嫖妓,
            或与别人的妻子私通;  
            这是自取灭亡的原因。」

          「世尊啊!请告诉我们   
                  甚麽是第十个自取灭亡的原因?」
                  人已年过壮盛了(却不服老), 
           (还诱)带个幼嫩少女回家;
           (因)嫉妒她(年轻,怕她红杏出牆;于是)他无法安眠, 
            这是自取灭亡的原因。」

《中部义释》(Majjhima Nikaya Nidessa)里指出邪淫男女的种类有:

1.(1)如果男人與二十种女人其中的一种女人性交。這二十种女人可归納為三类,即是∶

A.九种被守护的女人即∶母亲守护 (mātu-rakkhitā),父亲守护 (pitu-rakkhitā),父母亲守护(mātā-pitu-rakkhitā),兄弟守护(bhātu-rakkhitā),姐妹守护(bhagini-rakkhitā),亲戚守护(nāti-rakkhitā),家系守护(gotta-rakkhitā),法守护(dhamma-rakkhitā),有(丈夫)守护(sārakkhā)。

B.十种已婚的女人即∶买得妇(dhanakkitā以財物买之令住),乐住妇(chanda-vāsini愛人令愛人住),雇住妇(bhoga-vāsini與物而令住者),衣物住妇(pata-vāsini與衣物而令住者),水得妇  (oda-patta-kini 触水缽而令住者。共取缽水灌手,共誓說:「愿此水和合不离」,而為夫妇,為最正当的結婚仪式), 鐶得妇(obhata-cumbatā取去花鐶而令住者。如取薪等以鐶置头上而载物。取女鐶擲取而說 :「妳來住我家為我妇。」如此卻成為夫妇),婢取妇(dāsi-bhariyā卻是婢又為妇),執作妇(kamma-kārini-bhariyā是作务者又是妇),俘虏妇(dhaja-hatā俘虏中取來者),暂住妇(muhuttikā一時之妇)。
            
C.罰护女(sapari-daióā) ∶有人準备处罰的器具說:「凡是到某某处和某某女子做不当的行為,我将处罰他。」《律藏.经分別Vin. S. Vibh.》
            
(2)如果女人與十二种男人其中的一种男人性交。這十二种男人可归納為三类,即是:

A.九种被守护的男人,即∶母亲守护 (mātu-rakkhitā),父亲守护 (pitu-rakkhitā),父母亲守护 (mātā-pitu-rakkhitā),兄弟守护 (bhātu-rakkhitā),姐妹守护 (bhagini-rakkhitā),亲戚守护 (nāti-rakkhitā),家系守护 (gotta-rakkhitā),法守护(dhamma-rakkhitā),有(妻子)守护(sārakkhā)。

B.兩种已婚的男人;
            
C.罰护男(sapari-daõóā) ∶有人準备處罰的器具說:「凡是到某某处和某某男子做不当的行为,我將处罰她。」《中部义释书M.Ak.1.199》

2. 清醒地觉知要和上面的任何一种女 ( 男 ) 人性交。

3. 以种种方法行性交。

4. 如果男人與女人的口、 陰道和肛門这三道的任何一道性交。如果女人的口、 陰道和肛门这三道与男人的陰茎(男根)这一道性交。

佛在贱民经Vasala Sutta Sn 1.7里告诉事火婆罗门

    「与亲戚或朋友的妻子通姦,
      不论是用暴力(胁迫)
      或是(引诱、欺骗使)她同意:
      这样子的人就是贱民了。」

邪淫是家庭隔膜,纠纷与离婚的主因,不只造成个别家庭破裂,夫妻分离,孩子遗弃,心理失衡的悲哀;更造成社会问题,巨大的国家损失。

不杀害生命,不擅自拿走他人未经许可的东西,不邪淫(除夫妇的正淫外),这三戒是世间正业。出世间正业,是一个行者证悟涅盘时所做的身三妙行(不杀,不盗,不淫),其余身恶行也远离并加以断除,不行,不作,不去与境合,不去理会境所带来的诱惑。

四.不妄语,犯此戒須具足五个条件∶1对象---人,2话題---谎话,3看法---说谎,4动机---欺骗,5结果---听者明白。

佛在毁灭Parabhava Sutta Sn 1.6里告诉一位讯问的天神:

    「世尊啊!请告诉我们   
            甚麽是第五个自取灭亡的原因?」
  (佛说:)婆罗门或沙门,       
            以及其他的行乞(等修行)者;
      他以谎话欺骗这些人,    
      这是自取灭亡的原因。」
当一个人远离和断除妄语,恶口,两舌和绮语时,这是世间正语。当证悟涅盘时,其道智使其只说正语而不说邪语,拒绝所有不正当无义利而有害的言语而行口妙行,说法语,发言真实,用词友善,充满意义与利益,说话照顾人、时、与地,无言时保持神圣的沉默这是出世间正语。

佛在贱民经Vasala Sutta Sn 1.7里告诉事火婆罗门

    「为了自己的利益或为了有利于另外的人(他的亲戚或朋友),
      或为了得到钱财;    
      当证人的时候说假话(作伪证):
      这样子的人就是贱民了。」

    「父母兄弟和姐妹,       
            以及配偶的父(或母);
      (他)用言语加以恼乱或喋喋不休地责骂着(他们)
      使他们感到苦恼:       
      这样子的人就是贱民了。」

    「婆罗门或沙门,        
            以及其他的行乞(等修行)者;
      他以谎话欺骗这些人:     
      这样子的人就是贱民了。」

    「被愚痴所缠,         
            只为贪图一些小东西;
      而说不诚实的话:       
      这样子的人就是贱民了。」

    「辱骂佛陀、          
            他的声闻(弟子)、
      其他云游的修行者或在家的人: 
            这样子的人就是贱民了。」

          「自己实在不是阿罗汉,     
            却公然声称他是阿罗汉;
      他是包括梵天在内的(这个世间的)世间贼, 
      他实在是最劣等的贱民。
      以上这些可被视为贱民的事:  
      我已经向你宣说了。」
五.不饮酒,犯此戒須具足二个条件∶(1---酒类,(2)行动---饮用。也有的说犯此戒須具足四个条件∶(1)对象---迷幻物,(2)动机---饮用的慾望,(3)行动---饮用,(4)结果---迷幻物经過喉咙。最重要还是动机。
佛在毁灭Parabhava Sutta Sn 1.6里告诉一位讯问的天神:

          「世尊啊!请告诉我们   
                  甚麽是第十一个自取灭亡的原因?
                  不论男人或妇女, 
                  他(她)是负责家中生计的(掌家中经济大责的);
             如果他(她)染上酒瘾  
            又(挥霍无度)浪费成性,
             这是自取灭亡的原因。」

在家众五戒或八戒里的不饮酒戒,是指酒醉后所产生意念失控而造十不善业;《中阿含.善生经》里记载佛说道∶「居士子!若人饮酒放逸者,当知有六灾患∶一者现财物失,二者多有疾患,三者增诸斗诤,四者隐藏发露(把秘密说出来),五者不称不护(人不称赞不爱护),六者灭慧生痴。居士子!人饮酒放逸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这是饮酒的六种过患。

因此我们须有正念,知道分辨是恶或是善,但因为我们常不知不觉的犯戒,所以不只是需要有正念,还要有强大的正念竭止我们的意念发动自己去做坏事。这必须靠天天皈依,天天修习持戒,时时看住心,不让它乱来,才会成功。

八戒(atthangasila)

八关斋戒是在家人修习梵行的最好方法,八是指八条戒,关是指关闭根门,斋是指过午不食,戒是指受持八戒断恶修善。它是在家人的增上戒学,尽一日一夜之中,远离家居,著白衣亲近三宝而住,于每月在阴历的初八,十四,十五日,廿三,廿八,廿九,卅日(小月廿八,廿九,大月廿九,卅日)Pakkha-uposatha)六斋日 受持,但八关斋戒也可以在其它的日子里持守。活命八戒(ājiva-atthamaka-sila) 和布萨八戒 (uposatha-atthangasila) 的八戒相同。有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梵行),不妄语,不饮酒,过午不食,不歌午娛乐香鬘饰身,不坐睡高广床座。活命八戒可以天天受持,而布萨八戒只在六斋日受持。八戒是能修到阿罗汉果的。

八戒内容有(1)不杀生,(2)偷盗,(3)淫欲,(4)妄语,(5)饮酒,(6)非时进食,(7)不唱歌、不歌舞、不奏乐、不观看娱乐不以鲜花、香水、及化妆品装饰美化身体,(8)不坐睡高贵奢侈大床。求受八关斋戒时应在斋日早晨在一位比丘或比丘尼前受,若没有,则找一位沙弥或沙弥尼前受,若不能,在佛前自受。行者可以自己的语言受戒。

八关斋戒有三种∶牧牛斋,尼犍斋,和佛法斋。根据[斋经]所说∶牧牛齋者∶如牧牛人求善水草饮饲其牛,暮归思念,何野有丰饶,須天明当复往。若族种男女已受斋戒,意在家居,利欲产业,及念美饮食,育养身者,是為如彼牧牛人意,不得大福,非大明。尼犍斋者:當月十五日斋之時,伏地受斋戒,為十由延內诸神拜言∶我今日斋不敢為惡,不名有家,彼我无亲,妻子奴婢,非是我有,我非其主,然其学贵文贱质,无有正心,至到明日相名有如故事。斋如彼者,不得大福,非大明。佛法斋者:道弟子月六斋之日受八戒。《斋提到斋日应修习五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

学习并受持这能使行者速得成就佛道,其福不可计量「所谓戒者,息诸恶故。戒能成道,令人欢喜,戒缨络身,现众好故。夫禁戒者,犹吉祥瓶,所愿便克。诸道品法,皆由戒成。」(增一阿含卷二,广演品第三)「对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檅、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Samadhi)之戒。」(相应部 Samyutta Nikaya,预流相应,第一经,) 

根据《別译杂阿含经四六》指出∶尔时佛告诸比丘月八日。月八日,四天王遣使者案行天下。四天王遣使者案行天下,伺察世间,有慈孝父母,敬順尊長。敬顺尊长,奉事沙门婆罗门,修于善法,及行惡者。及行恶者,是故宜應修行善法。是故宜应修行善法,灭除众恶,捡情守戒。至十四日。至十四日,四天王复遣太子案行天下。至十五日,四天王自案行伺察。四天王自案行伺察,亦复如是。时四天王,既伺察已。既伺察已,往帝釋善法堂上。往帝释善法堂上,启白帝释并语諸天世間人中。诸天世间人中,多有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者。不敬沙门婆罗门者,不奉事师及家尊长,乃至無有多持戒者。乃至无有多持戒者。

尔时帝释,及诸天众,闻斯语已,慘然不樂。惨然不乐,诸天咸作是言损诸天众,益阿修罗。若世間中。若世间中,有人常能孝顺父母,供养沙门婆罗门,乃至多能持戒。乃至多能持戒。四天王上启帝释,时诸天等。極大歡喜。极大欢喜。咸作是言。世间人中。修行善事。極為賢善。极为贤善,作所应作,增益诸天,损阿修罗。」因此每月六斋日,四天王会派使者,太子,甚至亲自来人间巡察,若人们布施、持戒、孝顺父母,诸天就欢喜,不然就不悦。因此,佛陀要我们于六斋日持守这八戒。

第六戒犯时具足个条件∶1时间----從中午一直到次日黎明的时段,2)对象---食物或餐点,3)---吃,4)结果---吞嚥食物经過喉咙
第七戒必須分成兩部分來看:第一部份:戒除跳、唱歌、演奏乐器和观看娛乐表演,这些都是培养出离心等善心的障碍。这部分有三个条件1对象---娛乐表演,诸如∶唱歌、跳午等,2)---前去看或听,3)结果---看着或听着。第二部份∶戒除裝饰品。这部份有三个条件1对象---裝扮身体的饰品,包括花、香水、化妝品等,2)时间---在非生病時使用,3)行动---為美化身体而使用裝饰品。

第八戒犯时須具足三个条件∶1对象---高床或大床,2)看法---知道是高床或大床,3)结果---或坐或臥其上。

八关斋戒是一日一夜的戒,次日就舍。若有人半途要舍戒,只要跟一个人说就成舍戒。根据《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里说∶若受斋已,欲舍斋者,不必从五众(戒师)而舍斋也,若欲食时,趣语一人,斋即舍。

在《增支部5.177》中说∶「在家众不应经营五邪命∶买卖武器,买卖人畜,买卖肉类,买卖酒品,买卖毒药。」经营这五种行业则是邪命。

在《善生经》里,佛对善生(Sigala)说∶「离四方恶不善业垢,彼于现法可敬可重,身坏命终必至善处,上生天中。居士子,众生有四种业,四种秽。云何为四?居士子,杀生者是众生业种、秽种。不与取,邪淫,妄言者,是众生业种、秽种。」

持戒有什么好处呢? 对这个问题佛陀说:「诸居士!受持戒、成就戒者有五项功德:是哪五项呢?诸居士!此处受持戒、成就戒者因不放逸而得积聚大财富,此乃受持戒、成就戒的第一功德。诸居士!其次受持戒、成就戒者会得到美好的名声,此乃受持戒、成就戒的第二功德。诸居士!其次受持戒、成就戒者不论到哪一个集会的场所,剎帝利眾会、婆罗门眾会、居士眾会、或是到沙门眾会,都能无所畏惧无有羞惭,此乃受持戒、成就戒的第三功德。诸居士!其次受持戒、成就戒者不会迷乱而死,此乃受持戒、成就戒的第四功德。诸居士!其次受持戒、成就戒者在身坏命终之后,转生於善趣、天界,此乃受持戒、成就戒的第五功德。」(律藏.大品.药犍度》《长部.16经》)

因此持戒的好处归纳佛说的话有以下五点1得大财富,2)有好名声,3)处眾无畏,4)死不迷乱,5)命终生天。因此持戒的作用是让在家众持守禁戒,因持戒而培育起正念;因为正念故能时时刻刻舍弃恶不善法,培育诸善根,生起善力,解除烦恼结缚;预流道断七随眠的二随眠(即断邪见与疑,还剩欲贪、有贪、嗔、慢、无明)而证预流果。他不会随其余五随眠的粗烦恼造业而堕在恶道,也不会因过去世的恶业而生于恶道。因为善根之力而能善于观察身口意诸行的真相;令未度者得度,自度度他,以及令佛法久住。

犯戒的对治

对治戒的违犯就好比盖房子,若是柱子或樑歪了,那就要矫正它,不然房子盖了绝对成为危楼。犯戒有故意作业,也有不故意或无心的。故意造作的罪业较重,属于重业或定业。因此罪业的轻重取决于最初的动机,若无意踩死一只蚂蚁,它是不定业,业报较轻。可以通过忏悔,使这不定业变得很轻。此外通过日日皈依守戒,修定修慧,我们天天在增加善业,恶业就会被淡化。

对于五戒杀生的对治是慈爱,偷盗的对治是施舍,邪淫藉由不净观来对治,妄语的对治是真实或真诚,饮酒的对治是远离与正思惟。

犯戒的对治是∶(1)提高正念,靠强大的正念,以制止犯戒(2)远离能使我们犯戒的与恶友,3)思惟造业与犯戒的条件4离欲---对境生心,因为定力不够,不能自持,所以要知道是欲望在作怪,学习放下心里的欲望5亲近善友听闻正法守护根门应用正确的方法6精进---即是精进于不令生起未生之恶,精进断除和远离已生之恶,精进令生起未生之善法,以及精进住于已生之善法。7忍耐---依忍耐苦恼而断除烦恼常想精进修习断除恶法,修习善法。遇到有恶境磨练时,皆能忍受。

大的正念是当你面对人事与物时都有正确的看法不去分别,只接受它,并观察目标的本质是如此烦恼生起,这样就不会犯戒这一条是以上所有的对治的根本。 

犯戒者须找一位法师询问和发露或在佛前忏悔,忏悔后就安乐。若破戒(故意毁戒)要重新拿三皈五戒。

随念自己之戒德,持戒实无毁、无穿、无污点、无杂、自在、智者所赞、无所触(不为爱与见所触,亦不为人责难),令起于定。随念戒能得近行定,但它能令近行定、安止定、道定与果定生起。佛说∶持五戒者,還生世間作人。」(《恒水經卷1》)

佛在《长阿含经卷二》里说道∶「世尊告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一者求财,所愿不遂;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佛又告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律藏Vinaya附随12.2 》里提到∶「戒是为了防护, 防护是为了免於後悔,免於後悔是为了喜悅,喜悅是为了轻安,轻安是为了心靜,心靜是为了心乐,心乐是为了心定,心定是为了正知見,正知見是为了厌离,厌离是为了不愛染,不愛染是为了解脫,解脫是为了解脫知見,脫知見是为了完全无取无系縛。」

虎径長膝虎径Dighajanu请问佛陀如何得到後世富裕快乐 的方法,佛告诉 在家俗人修四法;信具足(saddha-sampada) ,戒具足(sila-sampada)施具足(caga-sampada),和慧具足(pañña-sampada) 可得到後世富裕及後世快乐。圆满的五戒修持是其中之一。

佛在贱民经Vasala Sutta Sn 1.7里告诉事火婆罗门
    「一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是贱民,
      一个人也并不是生下来就是婆罗门;
      而是因为他(恶劣的)行为(的结果)才变成是贱民; 
      也因他的行为(良善)才是婆罗门。」



法增比丘写於台北,9/1/2011
愿众生安乐!
欢迎翻印,请先联络作者。请勿删改。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南传佛教回向文

南传常用偈诵

死随念(Marananuss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