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一月, 2010的博文

从安般念到涅盘

图片
从安般念到涅盘 法增比丘 安般念(anāpānasati)也叫作入出息随念,是十随念之一,随念(anussati)是随适而念,数数起念,对于十随念,在应随念处就随念。安般念也是四十业处之一。修安般念得定之后,心意纯净,就能观照。 安般念 佛陀教導罗睺罗(Rahula)修習安般念的十六次第([大罗睺罗经] Maha-Rahulovada Sutta,以下括号内的是从[大罗睺罗经]引的。): (1) 正念入息,正念出息。 (2) 知長息, 知短息。 (3) 知入息的全部过程, 知出息的全部过程。 (4) 知緩慢入息, 知緩慢出息 (觉知寂止身行出息,身行入息)。 (5) 体验喜入息, 体验喜出息 (知喜)。 (6) 知念生灭入息, 知念生灭出息 (知乐)。 (7) 知念止息入息, 知念止息出息 (知心行)。 (8) 有全知觉 (受与想) 入息, 有全知觉出息 (知寂止心行)。 (9) 知乐入息, 知乐出息 (知心我将出息,我将入息)。 (10) 知定入息, 知定出息 (令心喜悦)。 (11) 知心解脱入息, 知心解脱出息 (令心等持)。 (12) 知幻化入息, 知幻化出息 (令心解脱)。 (13) 知欲解脫入息, 知欲解脫出息 (观无常)。 (14) 知滅入息, 知滅出息 (观离欲)。 (15) 知寂滅入息, 知寂滅出息 (观灭)。 (16) 最後一息的入息, 最後一息的出息 (观舍)。 修安般念,能得定,尽诸漏,能由初禅修到第四禅,然后再由第四禅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修到四无色界禅,乃至四禅八定具足。依自己观修断除三结:身见,疑,戒禁取而证初果,再削弱贪、瞋二结而证二果,再灭除贪、瞋二结而证三果,然后断除五上分结的色爱、无色爱、掉悔、我慢、无明,得诸五神通力,修至漏尽而证阿罗汉果。 从四色界定出来后才能入四无色界定,然后入无想定或灭尽定。无想定者则是以强大的正念,使意门不起想(不去识知目标或法尘)而达到心定。入灭尽定者是想也息灭、知也息灭,修灭尽定者心里确定入定时间然后把有分心(Bhavanga生命流)切断,因此不会造业。能修到灭尽定者一定能入涅盘。 五执取蕴 五蕴,即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与识蕴。以前它是称为五阴。为何称为取蕴呢?因众生起了邪见,执取五蕴是我。这在[阿含经]里是依二十种情况产生:即...

观三法印证四果

图片
观三法印证四果 法增比丘 在[杂阿含经]里有一部经讨论观三法印证四果的方法。 [杂阿含(259)]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Sariputta)共摩诃拘絺罗(Mahakotthita)在耆阇崛山(Gijjhakūta)。 摩诃拘絺罗晡时从禅起,诣舍利弗所,共相问讯,相娱悦已,却坐一面。 时,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欲有所问,仁者宁有闲暇见答以不? 舍利弗言:仁者且问,知者当答。 时,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云何方便求?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若比丘未得无间等(abhisamaya)法,欲求无间等法,精勤思惟,五受阴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这是应该如此作的缘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须陀洹果证(sotapanna)。 又问:舍利弗!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拘絺罗!已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亦当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斯陀含果证(sakadagamin)。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言: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拘絺罗!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复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阿那含果证(anagamin)。 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阿那含果证已,欲得阿罗汉果证者,当复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法精勤思惟,得阿罗汉果证(arahant)。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得阿罗汉果证已,复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摩诃拘絺罗!阿罗汉亦复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为得未得故,证未证故,见法乐住故。 时,二正士各闻所说,欢喜而去。” 观修五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 如何达到这殊胜的道与果智呢?这要从八方面观修五蕴法(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1)如何观它是‘病’呢?因为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