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 2010的博文

四食与轮回的剖析

四食与轮回的剖析 归命彼世尊,阿罗汉,等正觉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何谓四食? 在【长部33经,等诵经】中佛言: 「一法者何耶?一切之有情依食而住(Sabbe satta ahara thitika),一切之有情依行而住。友!如是,正知者、正見者、应供者、正等觉者之世尊,实开示一法;[故]我等之一切,今其结集,当不令之纷诤。蓋令此梵行之永续、久住,为众多有情之利益、安乐、慈愍世间,为诸天、人之利义、利益、安乐也。」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四食有充分的认识,当不令由于对四食缺乏认识,而在僧团之间起纷诤。令此梵行永续、久住。为了众多有情之利益、安乐与慈愍世间,为了诸天、人之利义、利益与安乐。 食(ahara)有四种,四食:段食、触食、意思食、识食。【相应部12.11食经】记载佛言:「四食者何?或粗、或细之搏食,二是触食,三是意思食,四是识食。诸比丘!此等四食使有情或众生存住,摄受为生。」‘食’是指作为強大助缘以维持其他法之法。这‘食’是指‘因’,不是指食物。根据经教的解释,段食维持色身;触食维持受;意思食维持三界轮回,业即是思,业导致众生轮回三界;识食則维持名色。根据论教法,段食维持身体里由四种因产生的色法,而其他三食维持一切与它们俱生的名色法。属於色法的段食是无记法,而其他三种名食則属於三种善、不善或无记的心或心所法。 根据阿毗达摩的教法,它谈到二十四缘,食緣(āhāra paccaya) 是其中之一,它维持色身,食缘的缘法維持缘生法存在以及支助缘生法成長。這就好比柱子支撐着旧屋子以防止它倒塌,因此食緣的主要作用是支持或鞏固众生的存在。食緣有兩種:一、色食(rupahara);二、名食(namahara)。(一)色食是食物里的食素(營养),它是色身的缘法。当食物被消化时,其食素制造了新的食生色。食生色当中的食生食素也能支助由四因所生的一切色聚以继续制造新的色聚。在体內,由四因所生的一切色聚里的食素能增強與它共存於同一粒色聚里的其它色法,也能支助其它色聚里的色法。(二)名食有三种:一、触食;二、意思食;三、识食。它們是俱生名色法的食缘。 舍利弗尊者(Ven.Sariputta)在【中部9经,正见经】里指出:「何为食?食之集?食之灭?食灭之道?于此有四食,长养众生,已生将生。何为四食?一者段食,或粗、或细之搏食;二者触...

‘业’是究竟法吗?

‘业’是究竟法吗?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业’是佛法里的重要课题。我们若不把它仔细的学习和瞭解,将不能生起正见,亦不会寻求皈依,守持戒律,修习止观,证悟道果。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业’是什么? 第二我们要知道‘业’的作用? 第三我们要知道如何消除‘业’的作用或‘净业’,达到解脱。 什么是‘业’? "Cetanàhaü, bhikkhave, kammaüvadàmi. Cetayitvà kammaü karoti-kàyena vàcàya manasà."----【增支部第六集,第六品,第九经】 “‘意图’,‘意行’是业,一个人以身,语,意造业。” “思业,思已而以身语意造业。”---元亨寺的版本 元亨寺的版本应更正确的从巴利文译为:“‘思’,比丘!说是业。‘思已’而以身,语,意造业。” 巴利文‘kamma’是‘作为’,但在佛教里则专指‘意愿的作为’。在究竟法的角度来看,业是指善或不善的思心所(cetana),因为思是负责造业的心所。 业是‘行为', ‘意愿的作为’,追源而说它是善或不善思心所(cetana),‘思’负责造业。佛陀与阿拉汉不再造业,因为他们已完全断除了造业根源的无明与渴爱。 业力与轮回的关系是这样的,造业是因,轮回是果。报是指果报(异熟Vipaka)。业有如种子,报有如种子长大开花后所结之果。随彼业因,业报也有好坏之分。因果是自然的规则,不受任何力量控制,也无上帝或大梵天王的主使。 在【增支部Anguttara Nikaya3.135经】中佛言:“比丘们啊!凡是在过去世之中,曾为应供及正等觉者的世尊(复数),都曾经是业论者、业果论者和精进论者。比丘们啊!摩伽利(Makkali)是个愚人,他说:“非业、非业果、非精进”而遮止这一切。”佛陀承认业,并认为我们受过去所造之业影晌。 佛说:“我们是业的主人,是自己业的继承人,由自己的业而生,是自己业的亲族,依自己的业的支撑而活,不论我们造何种业,善的或恶的,我们必将去承担,这是肯定的,我们应当天天如此地思维及反省。”【中部135经】 在《中阿含.鹦鹉经》里鹦鹉摩纳向佛提出业报的问题:「瞿昙(Gotama)!何因何缘彼众生者俱受人身,而有高下,有妙不妙,所以者何﹖瞿昙!我见有短寿、有长寿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