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五月, 2012的博文

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法增比丘  我们的烦恼带给我们心灵的波动,身体的痛苦。跟随个人的习气,有的人可能苦恼一段短时间,有的人可能长期受苦。烦恼是因为对人、事、物的错误见解所致,学习佛法就是学习如何正确地应用佛法去解除我们的烦恼。  人人都想得到快乐,但是人人却一直是在追求苦,或在制造受苦的因缘。因为我们一直是在错误的思惟,没有如理的思惟,在错误的思惟的前提下,以身口意造作众多恶业,给自己带来苦,所以说是在制造受苦的因缘。我们的苦乃是不能如实明了世间的真相,执着于身体是我,再延伸到其它一切与我的身体有关的事物上,心中缠绵计较,忘怀不了。然后执着于心是我,当接触到可爱或不可爱的境界时,执着感受是我,想念是我(我的想法,我的意见),心中缠绵计较,忘怀不了。这种我慢、我见、我想、我欲。使我们从无始以来一直被系缚住,产生种种的烦恼、有漏、障碍、炽燃、忧、悲、恼、苦。这就是五阴炽盛苦。  佛说:「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杂阿含经4经])因为对色、受、想、行、识,我们不知、不明白、不去断除、不离欲贪,心不从它们而解脱,所以不能超越生老病死的怖畏。所以要对五蕴正确的认识它们。  在[杂阿含133经]里佛说:「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令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不去(知)本际﹖ (是什么原因控制,是什么原因生起,是什么缠系住,是什么认为是我,使众生为无明所盖,爱系是它的主因,长期在轮回道上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不知原来的情况?)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哀愍,广说其义,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色有故,色事起,色系着,色见我,令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什么是“色有故,色事起,色系着,色见我”呢?因为有了色身,以及执著外在的色相;所以才有各种的色相的事情生起;产生种种的缠系;错误的认为这些色身及色相

身体的32身分

图片
你应该今天就开始观修身体的32身分 被执取为我身者;这个身体,从脚跟上,从头顶下,為皮所包,充滿不淨, 即地大:发、毛、爪、齿、皮、肉、腱、骨、髓、肾、心、肝、肋膜、脾、肺、大肠、小肠、胃、粪、脑。二十个部位而已。特性是硬,粗,重,软,滑,轻。 水大:即胆汁、痰、脓、血、汗、油脂、泪、淋巴、唾液、鼻洟、关节滑液、尿。特性是流动与粘结。 火大:消化火,老化火,生病发热之火,间隔性发热之火。特性是冷与热。 风大:上行风,下行风,肠外风,肠内风,肢体循环风,入息与出息。特性是支持与推动。(主要来自【长部22经】) 每天看四个,八天看32个,看完再重覆。要清楚看到部位。 32身分照片上网找。看着天天修。 你一证初果,可能就想出家了。

南传佛教对轮回的看法

南传佛教对轮回的看法  法增比丘整理  人生难得  「诸比丘!譬如此大地,悉是水 。于此有人,将一有孔之轭投下,东风拂之向 西,西风拂之向东,北风拂之向南,南风拂之向北。于此有一盲龟,游行海中,百 年上浮一次。 诸比丘!于汝等之意云何?彼盲龟百年浮起一次,其首得入彼有一孔之轭否?」   「大德!彼盲龟百年浮起一次,其首入彼有一孔之轭,实为 难得 。」  「诸比丘!如是,得人身为难得。诸比丘!如是,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出世 为难得。诸比丘!如是,如来所说法、律出现于世为难得。 诸比丘!如今,已得人身;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既出世;如来所说之法、律, 既现于世。 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 ,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相应部SN .56.48.孔》  (二) 《杂阿含406经》 注 1「悉是水」,汉译北传相当于此,有大地悉成大海。 2 难得。adhicca是有缘而生,原注:若轭不腐、海水不干、龟不死者。   少数人死后再生为人  「诸比丘 ! 于此阎浮提洲,只有少数之乐园、乐林、乐地与湖泊。而多为险峻悬崖地,难越之河川,茂密之荆棘林,难登之山岭。 如上同理,众生中只有少数人死后再生为人。……或生于天神中。而多于死后生于地狱、傍生与饿鬼中。 如上同理,众生中只有少数天神死后再生为天神。……或生于人中。而多于死后生于地狱、傍生与饿鬼中。 如上同理,众生中只有少数在地狱、傍生与饿鬼中的众生死后再生为天神。……或生于人中。而多于死后生于地狱、傍生与饿鬼中。」《增支部 AN 1.19经》  不知四法(圣戒,圣三摩地,圣慧,圣解脱),长劫轮迴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跋耆之班达迦玛。 于彼处,世尊言诸比丘曰:「诸比丘!」诸比丘答世尊:「大德!」世尊曰: 「诸比丘!由于不知四法,不获证悟故,我与汝等长劫以来,如是流浪与轮迴。 四法为何? 诸比丘!不知圣戒,不获证悟故,我与汝等长劫以来,如是流浪与轮迴。 诸比丘!不知圣三摩地,不获证悟故,我与汝等长劫以来,如是流浪与轮迴。 诸比丘!不知圣慧,不获证悟故,我与汝等长劫以来,如是流浪与轮迴。 诸比丘!不知圣解脱,不获证悟故,我与汝等长劫以来,如是流浪与轮迴。 诸比丘!证知圣戒,证知三摩地

只有五蕴

只有五蕴  帕奥禅师说: 1)行走时,只有五蕴。 (2)站立时,只有五蕴。 (3)坐住时,只有五蕴。 (4)躺卧时,只有五蕴。 (5)前进时,只有五蕴。 (6)后退时,只有五蕴。 (7)看前时,只有五蕴。 (8)旁视时,只有五蕴。 (9)弯手足或身时,只有五蕴。 (10)伸手足或身时,只有五蕴。 (11)持钵与袈裟时,只有五蕴。 (12)吃、喝、舐、咀嚼时,只有五蕴。 (13)大、小便时,只有五蕴。 (13)行、住、坐、卧、醒起来、说话及保持沉默时,只有五蕴。  《智慧之光》P215  五蕴的观照  当你观色法时,如「行走」、「站立」、「端坐」、「上」、「下」,你亲自的体会到:「这是色法,是无知识的。它这样地生起和这样地沉灭」。当你观注「疼痛」、「好」、「快乐」等等,你亲自的体会到:「这是感受,乐受或苦受。它这样的生起和这样地沉灭」。当你观注「理解」时,你亲自知道:「这是想,他能觉察眼界等等。它这样的生起和这样的沉灭」。当你观注「努力」、「动作」、「说话」,你亲自的体会到:「这是行、动作;它们这样的生起和这样的沉灭」。当你这样的观照色法和感受等等的生起与沉灭,你可以达致圣道与圣果而成为一位入流须陀洹等等,这是五蕴的观照法。 在此,应注意的虽然有些人可能不懂巴利文的学术名词如urpa(色)、vedana(受)、sanna(想)、asnkhara(行)、vinnana(识),但他们若知道色法或「无知识的」、感、想、行、识,这便可以了。  马哈希尊者《四念处选章》  如此观照,所以找不到一个恒常的“我”,只是一组不断生灭的五蕴。

南传或原始佛教对吃肉的看法

南传或原始佛教对吃肉的看法  佛陀不允许我们杀生,一切有生命的都包括在内,不论是出家众或是在家人。 但是在家人有买食物的主使权,因此他们去买肉来吃,这点佛陀允许,只要不涉及杀害动物,因此去市场或超市买肉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预订,预订就是指使卖肉的人去找动物来宰杀。 这在佛法上开缘的做法叫做三净肉:不见杀,不听到杀,不疑为我而被杀的动物的肉。 所以你们在家人为了口腹之欲而吃肉,或以此而供养出家众肉食都没问题。 现在的肉类,多数有毒,动物被杀时恐惧而体内释放毒素出来,农场把催肉剂打进动物体内催长肌肉,这都造成肉类有毒,多吃有害。少量无妨。 你既然有见过他人被杀的亲身体验,可知众生都不愿死,我们应记住佛陀的教导不要杀生,家里人要吃肉,作为家庭主妇,你也无可奈何,只能买肉回来处理了给家人吃。

南传佛法忏悔文

南传佛法忏悔文  Kāyena vācā cittena Pamādena mayā katam Accayam khama me bhante Bhuri pañña Tathāgata  Kāyena vācā cittena Pamādena mayā katam Accayam khama me dhamma Sanditthika akalika  Kāyena vācā cittena Pamādena mayā katam Accayam khama me Sangha Supatipanna anuttara  忏悔文一 (顶礼俯首诵) 若我身口意,不慎犯过失, 佛福德圆满,容我忏悔淨。  若我身口意,不慎犯过失, 法自学自证,容我忏悔淨。  若我身口意,不慎犯过失, 僧善修证果,容我忏悔淨。  Kāyena vācā ya va cetasā va  Buddhe kukammam pakatam mayā yam  Buddho patigganhatu accayantam kālantare samvaritum va Buddhe  Kāyena vācā ya va cetasā va  Dhamme kukammam pakatam mayā yam  Dhammo patigganhatu accayantam kālantare samvaritum va Dhamme  Kāyena vācā ya va cetasā va  Sanghe kukammam pakatam mayā yam  Sangho patigganhatu accayantam kālantare samvaritum va Sanghe  忏悔文二 (顶礼俯首诵) 从我的身、口、意, 对于佛,我所造的任何恶业, 请求佛容受及原谅一切过失, 在将来,对于佛,我会更谨慎。  从我的身、口、意, 对于法,我所造的任何恶业, 请求法容受及原谅一切过失, 在将来,对于法,我会更谨慎。  从我的身、口、意, 对于僧,我所造的任何恶业, 请求僧容受及原谅一切过失, 在将来,对于僧,我会更谨慎。

南传佛教回向文

南传佛教回向文 Ya devata santi viharavasini thupe ghare bodhighare tahim tahim ta dhamma dadena bhavantu pujita Sotthim karontedha vihara mandale thera ca majjha navaka ca bhikkhavo saramika danapati upasaka gama ca desa nigama ca issara sappanabhuta sukhita bhavantu te jalabuja yepi ca andasambhava samsedajata atha vopapatika niyanikam dhamma varam paticca te sabbepi dukkhassa karontu sankhayam Thatu ciram satam dhammo dhammaddhara ca puggala sangho hotu samaggova atthaya ca hitaya ca amhe rakkhantu saddhammo Sabbepi dhamma carino vuddhim sampapuneyyama dhamme ariyappavedite Pasanna hontu sabbepi panino buddhasasane sammadharam pavecchanto kale devo pasanya hontu sabbepi panino buddhasasane sammadharam pavecchanto kale devo pavassatu vuddhibhavaya sattanam samiddham netu medanim matapita ca atrajam niccam rakkhanti puttakam evam dhammena rajano pajam rakkhantu sabbada  回向功德  以此礼敬的功德,居于支提、寺院中, 菩提树边天神众,庇佑我们福安乐。 愿这寺院新旧僧,以及诸位长老们, 居于寺中的男女、优婆塞及优婆夷、 村

修毘婆奢那>>道心>>涅槃>>苦的止息

图片
身念處禪觀修法,45页  泰國阿姜念 到达涅槃就不会再出生,也就不会再死亡,也不会再有身心或五蕴了;身心也不再是修行的所缘。涅槃不是一个地方,但它仍是存在的。它就像风,你只能由它的作用来认知它的存在性。涅槃是超凡或殊胜的心的所缘,此心即为道心。 凡夫沉浸于烦恼之中,道心也就无法从他心中生起──除非他修毘婆奢那。因为一个修毘婆奢那就可以将心引导至完全清淨,这种清淨心称为道心,道心是以涅槃为所缘。 涅槃不是心,涅槃是心的所缘,而这种心称道心。实证涅槃的人是自知的──不需要老师告诉他。除非修毘婆奢那,透过实相般若将心转为道心,否则没有人可以到达涅槃。 涅槃是苦的止息,但除了八正道之外,是无法到达涅槃的。

修四念处

按照佛陀的教导(大念处经 Maha satipatthana sutta DN 22)来修四念处:  1.身念处 A.修安般念---跟着出入息,修习达四禅。 B.修观四威仪---观它只是色法。并成就一切的身口意的善行。 C.修习一切处,一切威仪---观它只是色法。克服五盖,并成就正智。(即是知道它们是色法,非我。) D.修习32身分---观它只是色法。观身体是组合的,非我。 E.修习四界差别---观身是地水火风四大,那即是地界有硬、粗、重、软、滑、轻相,水界有流动与黏结相,火界有热与冷相,风界有支持与推动相,每一特相都需从头到脚观察清楚。观身体是四大,非我。 F.---M.修观身体腐烂的九种---观身体是无常。  2,次修受念处--- 受比身的色法来的细,所以次修。 A.感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知道它。 B.感受肉体的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知道它。 C.感受精神的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知道它。  3,再次修心念处--- 心比受和身的色法来的更细,所以再次修。 A.心有贪,知道心有贪。心离贪,知道心离贪。 B.心有瞋,知道心有瞋。心离瞋,知道心离瞋。 C.心有痴,知道心有痴。心离痴,知道心离痴。 D.心集中,知道心集中。心散乱,知道心散乱。 E.心广大,知道心广大。心狭小,知道心狭小。 F.心有上,知道心有上。心无上,知道心无上(不上进)。 G.心有定,知道心有定。心无定,知道心无定。 H.心解脱,知道心解脱。心未解脱,知道心未解脱。  4,修习法念处---配合以上的来修 A.断五盖---即是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 B.观五取蕴法---知色之生起,色之灭尽。受,想,行,识,也一样。 C.观十二处---知眼,知色,知缘二者而生结使(烦恼)。耳,声。鼻,香。舌,味。身,触,也一样。 D.修七觉支---念觉支存在,知道;念觉支不存在,知道。 择法觉支存在,知道; 择法觉支不存在,知道。 精进觉支存在,知道;精进觉支不存在,知道。 喜悦觉支存在,知道;喜悦觉支不存在,知道。 轻安觉支存在,知道;轻安觉支不存在,知道。 定觉支存在,知道; 定觉支不存在,知道。 舍觉支存在,知道; 舍觉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