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10的博文

没有身心的境界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正觉》 没有身心的境界 法增比丘 佛法灭除我执 佛说:「五蕴是难以背负的啊!人们背着这极重的东西,背起这么重的东西是世间的苦,把它放下是安乐!」(《佛教朝暮课诵》) ‘我’是痛苦的根,‘我’是痛苦之源。佛法的本意在于消除众生俱生的我执,执取‘身体’是我,而延伸到一切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去,然后执取‘心’也是我,再延伸到一切跟自己有关的感受,想法,看法,观点,思念,计划,策略,意识,灵魂等等去,如是起了这整堆苦。在[杂阿含28经]中佛说:「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盘。」 佛陀说:「离贪欲者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若彼比丘,离贪欲心解脱,得身作证,离无明慧解脱,是名比丘断爱、缚、结、慢、无间等,究竟苦边。」(《杂阿含710经》)心解脱是指心从贪欲解脱;而慧解脱则是心离无明而解脱。 在佛法中有三种解脱:即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有三解脱门:即空随观、无相随观、无愿随观。 它是指‘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和‘空解脱门’。这三门都是趣向涅盘之门。无常者是以灭尽之义来观察,苦者是以怖畏之义来观察,无我者是以不实之义来观察过去,现在,未來,内,外,粗,细,美,丑,远,近十一种情况的诸法。 证悟的刹那 这证悟的境界实际上是不能给予言说的,它是不可思议的。开悟的时候是明瞭不着相的境界,心里正念清清楚楚,眼还是照样看,耳还是照样听,其它根门都很敏锐,但心里却是知道这些相都是无常,如幻如化的,一起思量就会被境牵去,所以还要常维持正念。 佛对这种境界的描述说:「此中没有地、水、火、风四大种,长、宽、麤、细、善、恶、名、色、等等观念也一样摧破无遗,无此世间、亦无他世间,无来、无去亦无停留,不死、不生亦无根、尘。」(《小部。感兴语》) 在《杂阿含962经》佛告婆蹉:「见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作如是知,如是见已。于一切见、一切受、一切生、一切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断灭、寂静、清凉、真实,如是等解脱。比丘!生者不然,不生亦不然。.........我亦如是说。色已断已知。受、想、行、识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无复生分,于未来世,永不复起。若至东方、南、西、北方,是则不然,甚深广大,无量无数永灭。」 既然如此,根据《阿毗达摩论》里的分析,证悟的阶段应该是在造善业,

圣人的种姓

圣人的种姓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人的尊贵与下贱 在[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大正藏第一册)(MN93, Assalayana Suttam)中指出婆罗门种(Brahmin)自恃高贵,为佛以理所驳:「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Jetavana)。时有五百比丘俱,舍卫城中有婆罗门五百人,五百人相将俱出城,自至其田庐,相与共坐讲议言:「本初起,地上人时,皆是我曹婆罗门(Brahmin)种,第二种者刹(帝)利(Kshatriya),第三种者田家(Vaishya),第四种者工师(Shudra)。我曹(婆罗门)种最尊,初起,地上作人时,皆是我曹(婆罗门)种。初生时从(大梵天)口中出,今世人反从下出。在天下者,我曹(婆罗门)种为最尊,我曹(婆罗门)种皆是第七梵天子孙。」佛反言:「天下一种耳。」佛皆持我曹(婆罗门)种,与刹(帝)利、田家、工师种等(平等)。我曹(婆罗门)种死皆上梵天。佛反持我曹(婆罗门)种,与凡人等。自相与议,谁能与佛共讲议分别是种者。 时有婆罗门,有一子年十五六,字頞波罗延(Assalayana)大圣,明工书知方来之事。五百婆罗门中,无有能与等者,皆师事之,能说经,知天下事。頞波罗延大圣身有奇相,诸婆罗门自共议言,独頞波罗延能与佛共谈,我曹(婆罗门)皆不能与佛共谈。五百人共告頞波罗延言:「佛以天下人为一种。我曹(婆罗门)种与刹(帝)利、田家、工师异。我曹(婆罗门)种从梵天来下,生从口出。今世人生反从下出。」佛言:「天下有四种,四种皆佳。」愿頞波罗延自屈俱往,与佛共讲。 頞波罗延言:「佛持正道,能答应正道者,欲持婆罗门种往,不其有持道(不易胜其有持正道者),道正也(说的道理正确)。」五百人皆言:「我曹(婆罗门)持頞波罗延作师,何为不往讲是四种事?如是者再三。頞波罗延即起。与五百人俱到佛所祗树(给孤独园)。 阿难白佛:「有婆罗门子字頞波罗延,年十五六,所从五百长老婆罗门来在外。」佛言:「呼入。」阿难出请頞波罗延入,頞波罗延等五百人皆住,不为佛作礼(MN93Assalayana Suttam指出共为佛相问讯已而坐下),自说言:「我有小事欲问佛。」佛言可坐。頞波罗延白佛:「我欲有所问,宁可相答。」佛言:「有所疑者,便说之。」頞波罗延言:「我曹(婆罗门)种道说与刹(帝)利、田家、工师种异。言我曹(婆罗门)种